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艾偉德Gladys Aylward 1902-1970與中國孤兒

戰爭下的母親:艾偉德與中國孤兒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馬太福音十八:5)
艾偉德(Gladys Aylward 1902-1970),人稱「倫敦的小麻雀」,她出生於英國倫敦,因為上帝的呼召與單純的信心回應,於是1930年隻身來到烽火連天的中國,並因緣際會地 投入中國孤兒教育的事奉行列。關於她的事蹟的書籍與紀錄不少,多為英文著作,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陌生,減少對她的認識。《比一千頭水牛更夠力》的中譯本問世 (德文原文版於1981年出版),使華人可以更認識這位小婦人投身在大時代中國的事奉經歷。本文藉著艾偉德經歷在中國顛沛流離的戰爭與苦難生活,分為五個 時期來介紹她。

1.前往中國(1930年):艾偉德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她回應上帝的呼召,向內地會申請加入中國宣教的行列,但是她被拒絕了!不過,她仍然靠著當女傭的 收入,買了往中國的單程火車票。她曾經因為途中火車停駛,被迫在寒冷的西伯利亞雪地孤單步行;她曾經因為俄國缺乏戰時工人,差點被下放到俄國內陸;她曾經 因為旅費的不足,無法搭船到日本再轉往中國;她曾經因為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如何在天津找到宣教中心。但是,靠著上帝,她終於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帶著她的家 當(衣服、棉被、鍋子、水壺、煤油爐和上帝的同在),到了這個遙遠又陌生的中國大地。

2.駐足陽城(1930-1940年):天津這個大城市,並不是艾偉德的事奉工場所在地,她被安排到山西陽城,一個偏遠且名不見經傳的山城,去和羅森太太 (Jeannie Lawson)一起同工。長途跋涉到了陽城後,她們兩人展開了一項特別的福音事工──開客棧(旅館),藉著招攬來往旅人與商隊時,並在夜晚休息時間,向中 國人傳講聖經故事。這是一個好方法,於是「八福客棧」開張了,在沒有跳蚤、沒有臭蟲的環境與口碑下,一間原本幽暗骯髒的鬼屋,成了一棟充滿愛與光明的接待 站。甚至,陽城縣長都親自來拜訪艾偉德,希望藉由她的天然足與一口當地方言,擔任政府「檢足專員」,親身推銷宣傳放足的好處,藉此斷絕中國女人纏小腳的世 代陋習。這位沒有傲人學歷的小婦人,如今卻藉著開客棧與宣傳放足,成為上帝話語的出口。

3.逃往西安(1940-1949年):中國對日抗戰的戰場,已經從沿海蔓延到這個小山城,當日本軍機將炸彈從天拋下時,陽城注定逃不過這場劫難,許多幸 福和樂的家庭,瞬間天人永隔。艾偉德不能將這些孤兒置之不理,於是她一個、兩個、三個的接待,不多些日子,百餘位小孩,已將她這被戰火摧毀的客棧,擠得水 洩不通。但這只是開始,因為日軍正在緝拿艾偉德,她必須帶著她的孩子們,離開山西陽城,步行逃往陝西西安這個大後方的城市。本書中,有一半的篇幅都是在寫 這段逃難的經歷。在這「出山西記」的一個月裡,他們缺乏糧食時,上帝重現五餅二餘的奇蹟;他們見到充滿水牛的吊橋時,上帝使牛群們轉向,好讓孩子們一個接 一個的通過這萬丈深淵;前有黃河、無路可退時,上帝使他們乘坐軍船,度過這滾滾江水,上帝使他們經歷苦難,卻也平安保守每個人。如同艾偉德向上帝的禱告: 求神讓這群孩子,一個也不失落的到達西安。

4.返回倫敦(1949-1957年):因著共產黨於1949年解放中國大陸,加上友人擔憂她即將面臨的逼迫陰影,於是欺哄艾偉德,說她的父母病重,為她 買了船票,請他趕緊回到英國。與父母闊別17年的艾偉德,再回到倫敦的故鄉,隨即成為英國的話題人物,各種訪問與邀請接踵而來,原本單純的服事工作,卻因 為在中國的奇特經歷,使艾偉德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已不再是小婦人,而是大英雄,連英國廣播公司柏格斯(Alan Burgess)都為她寫書《Small Woman》,甚至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還為她拍攝電影The Innofthe Sixth Happiness(中文翻譯為「六福客棧」),由好萊塢巨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主演。但是,這些讚揚卻使得艾偉德更加想念在遠方中國,那群她一手帶大的兒女們,她盼望再次回到中國,繼續履行她與上帝的約定。

5.踏上台灣(1957-1970年):既然中國淪陷,任何外國人都不被允許留在內地,艾偉德便離開英國,轉往當時許多寓華宣教士移居之地──台灣。她仍 心繫於孤兒教育的服事工作,於是他在北投租下一間已停業的日式旅社(原址在今北投區溫泉路上),成立「艾偉德兒童之家」(後來兩度搬遷至杭州南路與天母西 路),60年代左右,院內所收養了孩童甚至超過百位,而沒有姓氏的孩子,全跟著艾媽媽的姓,例如,艾偉德的義子--艾啟光。1969年底,艾偉德染上重感 冒並轉為肺炎,並於1970年元月2日凌晨二時辭世,享年68歲,並經由當時基督書院院長賈嘉美牧師所獻出的土地,葬於今日關渡基督書院內,面向海峽對岸 的神州大地。值得一提的是,蔣中正總統為感念艾偉德為主盡心竭力的事奉,特別題贈「弘道遺愛」匾額,以表旌揚,而這四字,後來也複刻在艾偉德的墓誌銘上。


艾偉德不但入籍中國,死後亦長眠於中華土地;她將畢生都奉獻給中國人,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擁有「偉大的德行」。透過本書,使後人有機會認識她,她的事蹟與 見證激勵我們,也深深感動人。並且提醒我們每位基督徒在世時,不再是孤兒,乃是天父的兒女;我們雖是客旅,但上帝為我們預備客棧,讓疲乏的、乾渴的,得以 在祂那裡找到滿足。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