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神與亞伯蘭立[鹽]約

盐约:意为是永远的约。永約是有記號的[虹]。 神最早是与挪亚立约。创世纪9:1--17 民18:19 凡以色列人所献给耶和华圣物中的举祭、我都赐给你和你的儿女、当作永得的分、 这是给你和你的后裔、在耶和华面前作为永远的 盐约 〔盐:不废坏〕。 代下13:5 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曾立 盐约 、〔盐:不废坏〕 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和他的子孙、你们不知道么。 ------------------ 經文:創世記十五:5~17 鹽的功用是什麼?鹽可以做為最好的調味品,它也可以為了長期保存食物之用(太五:13), 舊約時代,獻燔祭與素祭也要撒鹽(結43:24;利二:13)。 獻祭:不可以把有酵(繁殖)的東西做為獻祭之用,但可以有鹽(不變),因為鹽是不會毀壞,具有永恆的概念。 聖經中所描述的鹽:具有永恆性、持久性、永不變而且可以持續到永久。 永久的荒廢 在舊約中東的國家所訂的條約中,如一方毀約,另一方就會把鹽撒在他們的地裡, 不讓那個地區的土地順利成長,撒鹽會把土壤鹽化。 在農地上撒鹽,會使土地貧瘠,寸草不生(申29:23),最後成為荒廢之地。 例:亞比米勒攻打示劍城,在拆毀該城後,撒上了鹽(士9:45)。 這是當時的習俗,撒上鹽象徵與過去徹底隔絕,咒該城市將永久荒廢。 我們的罪惡也常使神掩面不看顧我們,使我們與神隔絕,使神的咒詛臨到我們;祂使肥地變為鹼地(詩107:33-34)。 所以我們要悔改、回轉,要離棄罪惡,聽從神的話語,才能遠避神的懲罰。 ------------------------------------------ 創15:5~17,神第一次很詳細的告訴亞伯蘭,將來他的後裔要多如[天上的星星], 神與亞伯蘭立了一個約,而亞伯蘭心裡就相信神所應許的,因此,神稱亞伯蘭是一位因信稱義的人(6)。 亞伯蘭問神如何得知那地要作為他的產業呢? (8)神就告訴他擺上祭物 (9~11):一隻[三年的母牛]、一隻[三年的母山羊]、一隻[三年的公綿羊]、一隻[斑鳩]還有一隻[雛鴿]。 亞伯蘭就把這些祭物取來,每樣劈開,分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地擺列,只有鳥沒有劈開。 然後他就靜靜的在那裏等著,神自己的作為,結果他卻睡著了。 但是,『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 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是神親自降臨,神自己從那些肉塊中經過,那燒著的火把,象徵神的悅納,而這就表示雙方已經同意這樣的立約。 神與亞伯蘭所立的約是[鹽]約,是不會改變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四百年,以及出埃及進迦南都已應驗了。 這個[鹽約]有沒有可能被破壞呢? 雙方的條約都是約定好,若有一方毀約,另外一方就很難再繼續守約。 婚約也是一樣若對方毀約,對配偶不忠心,我們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失約嗎? 舊約聖經常常看見以色列人像淫婦,但是神不斷地在等待他們回轉。 神有沒有可能不再守鹽約?如果一方不斷毀約,神自己也就不必繼續持守所立的約了。 耶利米34:18~20『猶大的首領、耶路撒冷的首領、太監、祭司,和國中的眾民曾 將牛犢劈開,分成兩半,從其中經過,在我面前立約。後來又違背我的約,不遵行這約上的話。 我必將他們交在仇敵和尋索其命的人手中;他們的屍首必給空中的飛鳥和地上的野獸作食物』。 猶大的達官顯要,雖然也學習亞伯蘭的方法,但是他們後來都毀約了,因此神就說要把他們交在仇敵的手中。 人若毀約,神就不再守約施慈愛了,申命記28:8~9『這書上所寫律法的一切話是叫你敬畏耶和華你神可榮可畏的名。 你若不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將奇災,就是至大至長的災,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後裔的身上』。 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是基於神與人所立的約,人本來是不配與神立約,但是神謙卑願意與人立約, 人如果不自愛,神也就無法繼續的守祂所立的約了。 基督徒在世上要成為光/鹽,太五:13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 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鹽要做調味,也可以保存,但是鹽若失了味道,就沒有鹹的功效了。 不要以為神所定的鹽約永不毀壞,假若我們這鹽失了味道,就會被丟棄。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會把不用的鹽擱置在屋子裡面,到了冬天的時候,會把失了鹹味的鹽, 撒在聖殿外任人踐踏,那些鹽巴的功用已經沒有了。 我們是光是鹽,但若是有一天,我們的鹹味都沒了,就無法繼續為主發光,鹽的功能不見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神與人所立的約照理來說是永遠不會毀壞的,神用鹽約來表明與人所立的約,但是,人如果不斷毀約,神也就愛莫能助了。 約書亞記有以巴路山[咒詛]而基利心山[祝福],我們可以選擇祝福或咒詛, 相同的,神把鹽約賞賜給我們,祂的用意是要提醒我們,神那一方絕對不會毀約, 但是如果人不堅守遵行那些約的內容,人自己選擇不要神的祝福,神也就無能為力了。 鹽約也是讓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神繼續守約或不再祝福了。 神愛世人是永遠不改變的定律,但是如果人聽到福音或嚐到神的祝福,卻仍然不會感恩, 又把神的恩典任意妄為,神的慈愛也就無法向他們施行了。 ---------------------------- 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人的,主題是論基督是彌賽亞。 第五至七章被稱為登山寶訓,也即是天國的憲章。 在第五章一開始就論八福(也稱九福),那是天國子民應有的品德。 在祂講完八福之後,就立刻講到信徒在世上要作鹽作光,就是要信徒產生鹽和光的作用。 先講鹽的作用。鹽是人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究竟鹽有甚麼作用?   一.鹽有調和百味的作用   再好的食物,若沒有鹽調味,也是淡如嚼蠟,毫無美味可言。 使徒保羅在西4:6提到基督徒“言語要常常帶着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即是話語要有味道,言之有物,讓人聽了好像吃了美味般。   二.鹽有防腐的作用   我們用鹽來保存食物,就不會變壞。例如醃鹹魚,醃菜,醃肉等,以前沒有冰箱雪櫃, 要保存食物經久不變,就只好用鹽來醃製,不單可以保持不壞,還能使食物更美味可口。   三.鹽有醫治的作用   鹽在今天的醫學上貢獻可大了。當一個人嚴重脫水時,他就得吊鹽水。 記得去年十月我們夫婦前往香港有兩個半月的事奉工作。有一天晚上內人因為吃了罐頭豆豉鯪魚, 結果當晚又嘔又瀉,痛苦難當,兼且發燒,翌晨看醫生,檢查後說她嚴重脫水,要馬上進醫院,否則有生命危險。 結果在醫院裏住了一日一夜,共吊了四瓶鹽水,才有氣力出院。鹽在醫藥上的貢獻可謂無與倫比。   四.鹽有溶解冰雪的作用   在許多有下雪的地方,每當大雪過後,政府必定派出灑鹽車去清理道路, 就是在馬路上灑上粗鹽,使冰雪早些溶化,讓行車得保安全。 基督徒也要有這方面的作用:溶解仇恨,作和平使者,使人和睦,使社會安寧。   五.鹽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酒精有消毒殺菌的作用,其實鹽同樣也有消毒殺菌的功能。 鹽能去掉生活上很多污穢的東西,使環境保持清潔。基督徒也應有此消毒殺菌的能力,要常常清除個人內心的污穢。 許多年前認識一位基督徒朋友,他本來當警察,後來他辭職不幹,問他因由, 他說不願與別人同流合污,分贓黑錢,有失見證,只好辭職不幹。這就是鹽的作用。   六.鹽有開胃的作用   原來鹽不單調和百味,可以使食物變得可口之外,它還可以令人開胃。 若果沒有胃口,只要飲杯鹽水,就會胃口大開,增進食慾云。 一個人若有胃口,身體便健康,精神便奕奕,生活便充滿幹勁。   七.鹽有使人感到乾渴的作用   我們若吃得太鹹,自然會產生乾渴。 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時講了七句話,第六句說:“我渴了。”這三個字,表明了主當時的情況, 祂的血與水都為我們流乾,因此極度乾渴,更重要的是祂心靈也乾渴。 祂是多麼渴望人類會因祂如此的犧牲而覺悟,祂渴慕人能夠體會祂的心意,而願意來到祂的跟前接受祂的救恩。 我想祂心靈的飢渴定會超過祂肉體的飢渴。 那麼我們如何產生鹽使人有乾渴的作用呢? 那就是要使人能對神及神的話產生有渴慕的心,如鹿渴慕溪水一般, 如可拉後裔詩人所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42:1) 基督徒活在世上,最大目的便是要榮耀神,榮耀神的方法就是要影響他人樂意來親近神, 讓別人從我們生命上的特質和見證,受到吸引而願意來尋找救恩。 ----------------- 「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可九50) 主耶穌在此提醒我們兩件事: 一是防備鹽失了味。 主曾對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 鹽能防腐又能調和,就是能勝過、影響這不信邪惡的世代,又能使人和睦,這也是主所賜給我們那生命的特點。 那麼,神的子民為何會變成失了味的鹽呢?回想創19章裡所記載羅得的妻: 當神審判所多瑪之時,天使命令他們不可回頭,但她因貪愛所多瑪的財物就回頭一望,立刻變成鹽柱,成為歷代聖徒的鑑戒。 我們知道鹽經過化學作用之後就會變成鹽柱, 今天神的兒女若貪愛世界的財富,也會漸漸被世界同化、侵襲、敗壞,隨流失去鹽的味道(功用)。 請問今天你有否失去鹽的味道,與罪惡的世代同流合污?若有,就應完全悔改歸向神,讓祂再次得著你。 第二件事,乃是我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 主將生命賜給我們,祂要我們活出生命的光景,即產生鹽的作用,常過與人和睦,也使人和睦的生活。 自從亞當墮落之後,全人類都過著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相吞相咬的生活。 然而,主留我們在地上乃是要成為祂的見證,過榮耀祂的生活, 也就是常常靠著祂,在與人相處時實行饒恕、包容、接納、和睦的生活。 請省察你與同事、家人,以及主內肢體能彼此和睦麼?請記著主的話: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 ------------------ 盐是能杀菌的东西,也能防止辐射,是人不可缺少的。盐是神给人的必需品。人必须要做一个有味道的盐。 但是,人悖逆神。失去了盐的味道和杀菌、防辐射功能,这是神对人的惩罚。所以,人就慌张。 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盐荒出现了,这是一个信号。在缺少对神的爱的情况下,人永远是慌张的。 鹽具有宗教的象徵意涵,茲敘述如下: 1.象徵永恆的承諾 古代的東方民族,常會簽訂「鹽約」,雙方會吃點鹽作為立約儀式的結束。 因為鹽具有防止食物腐化的功能,「鹽約」象徵契約的不變性與永久性,所以神也與百姓簽訂「鹽約」。 例如神立下永遠的鹽約, 將百姓奉獻的舉祭賜給亞倫和他的兒女,當作永得的分(民18:19),因為他們在以色列境內不可有產業; 又如神曾立鹽約,將以色列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代下13:5)。 2.象徵驅邪向善 古代的東方民族在宗教活動中,常會使用鹽來驅邪。因為魔鬼代表腐敗、墮落,鹽可以防腐; 而且鹽是白色的,代表聖潔的東西。因此《聖經》中的鹽也常與驅邪向善的宗教活動有關。 例如要獻給神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鹽調和(利二13); 祭壇建造完成時,要在其上獻燔祭灑血,祭牲要撒鹽在其上,獻與神為燔祭(結四三24); 製作聖香時,要加上鹽(出三十35); 嬰兒出生,用水清洗後,要撒上鹽(結十六4)。 3.象徵醫治 鹽有醫治的作用。 例如耶利哥城的水質惡劣,土產不熟而落。先知以利沙到水源處,將鹽倒在水中,說: 「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 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王下二20-22)。 又如古代的人在牛和驢駒的飼料中加鹽(賽三十24),防止家畜生病。 4.象徵永久的荒廢 在農地上撒鹽,會使土地貧瘠,寸草不生(申29:23),最後成為荒廢之地。 例如亞比米勒攻打示劍城,在拆毀該城後,撒上了鹽(士九45)。 這是當時的習俗,撒上鹽象徵與過去徹底隔絕,咒該城市將永久荒廢。 我們的罪惡也常使神掩面不看顧我們,使我們與神隔絕,使神的咒詛臨到我們; 祂使肥地變為鹼地(詩107:33-34)。 所以我們要悔改、回轉,要離棄罪惡,聽從神的話語,才能遠避神的懲罰。 四.鹽的屬靈教訓,舉數項略述: 1.要成為不失味的鹽 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五13)。 鹽有兩種作用: 第一,是調味,就是要使人和睦。藉由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死,我們可以與神和好了(弗二16); 所以我們要將和平的福音傳揚出去,讓更多的人能與神和好。 第二,是防腐,就是要遏止世界的腐敗。 基督徒不但自己不犯罪,還要防止周遭的人犯罪。 斥責罪惡,常會令人厭惡,甚至遭人陷害; 例如約瑟沒有與波提乏的妻子一同犯罪,她就恨惡他,作偽證陷害他(創三十九11-20); 但因神的保守,最後終能離開監獄,當上埃及的宰相。 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信徒如果不能有好行為,不能帶領人來歸主,就好像失味的鹽一樣,最後將被神丟棄,任人踐踏。 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 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 (約15:4-5)。所以我們要專心的倚靠主,藉由聖靈的帶領,讓我們有好行為,能感化更多的人來歸主(彼前三1)。 2.言語要帶和氣 鹽有調和的功用,可以使食物變得津津有味。 耶穌說:「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可九50), 保羅也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西四6)。所以, 我們是世上的鹽,要成為使人和睦的「和平的使者」。 經云:「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口不出惡言,就能與人和睦相處。 我們遭人侮辱時,應忍片時,風平浪靜;退半步,海闊天空。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十二18)。 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吃虧讓步,聽憑主怒,因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 信徒無法與人和睦相處,原因在於驕傲,自以為比別人強;結果相咬相吞(加五15),造成教會的分裂。 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八14)。 因此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 3.要追求聖靈的充滿「火」要代替「鹽」來醃人, 耶穌說:要用火當鹽醃各人(可九49)。 鹽的功用是調味與防腐,人被鹽醃漬後,能發揮調味的作用,與眾人和睦相處; 能發揮防腐的作用,治死肉體的惡慾,過著聖潔的生活。 「火」要代替「鹽」來醃人,發揮鹽的功用;這火是指「聖靈的火」。 人帶有肉體,常是軟弱無力,受敗壞的轄制,沒有行善的能力。 當聖靈降在身上,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能治死肉體的惡行(羅八13)。 經云:「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將錫安女子的污穢洗去。」(賽四3)。 今日我們也要被聖靈的火醃,藉由聖靈的能力,勝過罪惡的誘惑,過著聖潔的生活, 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得著稱讚、榮耀、尊貴。 4.要聽從神的話語 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神; 他們充滿著淫亂、同性戀、性暴力的事件(創十八20,十九4-9),神決定要用硫磺與火毀滅那些城。 對於義人羅得一家人,神差天使引領他們。 天使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創十九17)。 羅得的妻子因為貪戀所多瑪的榮華,不聽從警告,回頭一看,就成了一根鹽柱(創十九26)。 所以我們對於神的話語要慎重其事,不要當作耳邊風; 而且不要貪戀世界上的事,免得受誘惑不能自拔,至終喪失寶貴的靈命(約壹二15-17)。 五.結語 基督徒是世上的鹽。鹽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腐化,不能受世俗的影響。 彼得長老勉勵我們說:「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 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歸榮耀給神。」(彼前二12)。 鹽有調和的作用;所以我們要與人和好,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能與眾人和睦。 我們也要與神和好,藉由傳揚基督和平的福音,讓更多的人能與神和好。 倘若我們無法發揮鹽的特色,成為失味的鹽,也就是有名無實的基督徒, 則耶穌基督再臨之日,我們將會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 神要我們成為使人和睦的人,這是上帝希望我們作的,「八福」是耶穌基督對祂的門徒說的, 所以八福不是對所有的人說的,而是對已經信主的人說的。 所以上帝要我們已經信主的人這樣去作,神要賜福我們, 祂要我們基督徒成為不一樣的一群人,要我們成為聖潔的人,要過不一樣的生活。 我們以為使人和睦很容易,但耶穌基督說使人和睦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付許多的代價,但神要我們成為使人和睦的人。 馬太福音五章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馬可福音九章50節:「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 神要我們在世上作光作鹽,鹽是用來調和用的,神要我們成為使人和睦的人; 林前7:15節:「…,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 彼得前書三章11節:「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神不但要我們尋求和睦,而且還要努力追趕,一定要做到和睦; 希伯來書十二章14節:「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所以聖潔和八福中的第六福有關係「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清心就是心裡純潔,也就是成為聖潔,聖潔的人才可以看見神,可以見神與使人和睦是連在一起的, 所以我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且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羅馬書十二章18節:「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這些經文都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就是要我們成為一個使人和睦的人。 ----------------- 舊約預言上帝的僕人要作「外邦人的光」,不是單指基督-世界的光, 也指那些見證基督的基督徒(賽42:6,49:6;路二32;徒廿六23,十三47) 鹽若失了味,只能夠丟在外面被人踐踏。這是新約中一再的教導-無用就招致災禍。 基督徒若不去完成作基督徒的目標,那便是走向災難了。 保羅說:「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林前九16)可解釋為- 若不用上帝國的福音除掉世界的罪,那麼世界的罪就將侵害我們。 嚴格來說,鹽(NaCl)是不會失去它的鹹味的,它也是一種很穩定化合物,不容易被破壞。 三種解釋經文的說法: (1)托克博士(Dr.David Turk)指出,可能產自死海一帶,有一種被稱作鹽的白色粉末,它除了含有氯化鈉(NaCl)以外, 還有其他很多雜質,因為那時候尚未懂得提煉的方法。 在這種粉末裡,或許氯化鈉是最容易溶解的成分,也最容易被沖洗掉; 剩下的雖然看起來也還像鹽(確實仍被稱為鹽),但它再也沒有鹽的味道,也沒有鹽的功能,它只是泥粉而已。 (2)第二種說法是依主教(E.F.F.Bishop)在他所著的《巴勒斯坦的耶穌》一書中, 引用牛頓女士(F.E.Newton)所提到的與此類似的說明。 在巴勒斯坦,普通人家的火爐是蓋在房子外面,用石塊砌成,底下舖磚。 這種火爐為了要保持熱度,就在爐底的磚面上,放一層厚厚的鹽。 經過一段時間,鹽全部被燒壞了,就拿起磚來,把鹽去掉,因為它已經失去熱磚的功能,就把它丟棄了。 (3)第三種說法與第一種有點類似,是說巴勒斯坦地方的人在作菜調味時,是用一種含有鹽分的石頭, 每煮一次,鹽分就失去一些,直到鹽分沒了,所剩的石頭也無法作其他用途,只好將它丟棄。 ------------------- 【太五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背景註解﹞ 古時猶太地方和中東各地吃的鹽,多是『礦鹽』或『井鹽』,那些鹽塊從礦場或井裏挖出來時,就像拳頭大的石頭一般。 在這石塊的外層包著一層鹽。猶太人在吃飯時,右手拿著菜,左手握著鹽塊,用舌頭舐鹽以取味。 家中每個人都有一塊鹽放在廚房中,吃飯時就各用自己的鹽塊。 等到鹽塊的鹹味逐漸減少,至完全失味時,原先的鹽塊就成為石頭了,於是隨手棄置,這些鹽份用盡的石頭就任人踐踏了。 在古老的傳統中,如果猶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後再回頭時,在蒙接納回到會堂之前,必須躺在會堂門口,請走進會堂的人用腳踩在他身上。有些基督教團體也繼承了這一個傳統,凡被教會法規驅逐的基督徒,在他蒙接納歸回以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門口,對走進來的人說:『踐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鹽。』 ﹝文意註解﹞「你們是世上的鹽,」 『鹽』的主要功能是調味並殺菌,我們在這世上具有雙重的功用: 1.是製造和睦。 2.是防止並消殺罪惡和敗壞的因素。 「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 『鹽失去鹹味』象徵基督徒失去他們的功用,也就是變成和世人一模一樣,毫無分別。 「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失去功用的基督徒,在神面前是無用的僕人,也不能受世人的敬重,反要被他們取笑、踐踏; 當主再來的時候,他們要被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哀哭切齒(太廿五30)。 ﹝話中之光﹞ (一)鹽能調味防腐;基督徒具有鹽的性質,能使人甜美,防止罪惡。正常的基督徒,可以令周圍減少發生不正當的事。 (二)鹽能調味,但它必須先溶解,才能發生作用;同樣,我們必須溶解自己、犧牲自己、失去自己,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三)基督徒活在世上的目的,不是想從別人身上獲取甚麼,而是奉獻甚麼給別人。 (四)鹽能防腐,基督徒在世人中間,必須與世界有分別,不同流合污,才能發生一種防阻道德淪喪的作用。 (五)神的兒女有神的生命還不夠,必須讓這生命變作我們的性情;你是『鹽』不夠,還必須是『鹹的』,才有用。 (六)基督徒就是被『基督化』的人。他身上的味道,不是天然的,乃是出於基督的;像醬菜的味道是出於醬汁的一樣。基督徒無論在那裏,都應該活出基督,發出基督那義、愛、光、聖的味道來。 (七)純鹽不可能失去鹹味,因此基督徒若憑著他們內在神聖生命的素質在世生活為人,自然能發揮『鹽』的功用來。 (八)鹽若是和土混在一起,就不能顯出鹹味來;信徒若是愛世界、和世俗混在一起,沾染罪惡,當然也就失了味,不能對世界發揮功效。 (九)NT信徒乃「是」世上的鹽,不是『作』世上的鹽;我們在世上的功用,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不是勉強作出來的。 【太五14】「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文意註解﹞「你們是世上的光,」 『鹽』是說到我們的性質如何,鹽是我們的實際──十字架殺死的功效; 『光』是說到我們的行為如何。光是我們的見證──彰顯基督。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基督徒的地位如同建造在山上的一座城,是顯明在世人眼前的,所以是不能隱藏的。 ﹝靈意註解﹞ 「城」是由許多建築物集合而成的,故它象徵教會集體的見證,表明教會惟有建造在一起,才能大大地發揮光的功能。 ﹝話中之光﹞ (一)鹽是我們的實際──十字架殺死的功效;光是我們的見證──彰顯基督。 (二)光能照耀指引;基督徒應有光的功用,能照亮在黑暗中的人,並見證神的榮耀。 (三)我們行事為人當像光明的子女,顯明、光照並消除所有暗昧的事(弗五8,13)。 (四)基督徒「是」鹽、「是」光,不是『作』鹽、『作』光;「是」,就要任其自然,很容易;『作』,可能是裝出來的,很難! (五)我們若真的活在屬天的境界裏,並且服在屬天的權柄底下,自然會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二15)。 (六)發光必須經過燃燒,沒有火的焚燒,就沒有光的照耀;我們若要發出光的功用,便須犧牲、捨己、付代價。 (七)我們在眾信徒中間,應當不求顯露;但在世人中間,則必須顯露出基督徒的特性,能叫不信的人在我們身上看見基督。 (八)「光」是沒有聲音的,但能被人看見;人從你口裏所聽見的,是否和在你身上所看見的一樣呢? (九)一個被主建造、被主造就的基督徒,他身上的光「是不能隱藏的」,沒有一個能力能壓得住基督生命的表現。 -------------------------- 經上說的是……………『是』,而不是『做』。 有什麼差嗎?意思豈不是差不多,都是叫我們要做好事、要有好見證? 沒錯!確實如此。 即使是『做光做鹽』,也一樣是符合全本聖經的教導。 但是,為何要咬文嚼字? 因為,一字之差,意思有時就有很大的差異,感受也截然不同。 請小心比較下面這二種差異: 1.你要努力,然後進入外交圈,之後才能當上有榮耀身份的大使; 2.你已經是大使,不管你努力不努力,你現在就是有榮耀身份的大使。 看見差異性了嗎? 請再仔細看更令人震撼的: 1. 假使你沒努力,你就當不上大使。不過,因為你現在還不是大使,所以即使沒做好,也不會丟國家的臉。 2. 因為你現在就已經是大使,所以你沒做好,或是你不努力,就會馬上丟盡國家的臉。 看見可怕的重大差異了嗎? 『做光做鹽』,好像一種『溫柔的勸勉』: 因為我們現在還不是,所以當然要努力去做。不過,即使沒做到,也不會羞辱主名。 『是光是鹽』,像一種『嚴肅的提醒或警告』: 你們現在就是。所以,請記住你們的身份。假使你們沒做好,你們是會羞辱主名的。 瞭解了兩種不同的意思之後,請用『做光做鹽』和『是光是鹽』這二種角度,再來讀這段聖經經文: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3-16) 讀完之後,有沒有發現,當我們正確讀出經文意思時,那種震撼? 有時,一樣是讀經,但我們常常就聽不見上帝的聲音。 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原因。 但其中一種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正確讀出經文的意思,那當然就感受不到那種強烈的震撼。 每一個基督徒,從重生得救開始,就已經『是光是鹽』了,而且是『世上的光,世上的鹽』, 不是只在教會裡是光是鹽,是連在不信者居多的世界裡,也一樣是光是鹽。 然而,當我們深切自省,我們是否真的盡好本分,當好世上的光與鹽了? 許多信徒,是星期天基督徒,星期一到六的日常生活的行為卻比不信者還爛; 許多信徒,是教會裡的虔誠者,但卻在世界的政治評論裡,做個挑撥仇恨的人; 許多信徒,非常熱心傳福音,但上班打混摸魚的行為卻被不信者所不齒; 許多牧師,講得冠冕堂皇,但到基督教書房卻是一副「你有義務幫我打折」的神態。 『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們受了褻瀆』(羅2:24) 我們既然是光是鹽,那麼,我們的行為,是不是讓主名被外邦人褻瀆? 『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恐怕被人毀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提前3:7) 我們不是監督(長老),所以在教外不用有好名聲? 『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叫那反對的人,既無處可說我們的不是,便自覺羞愧』(多2:8) 我們可是言語純全、無可指責?還是讓反對我們的人,輕易可找到我們的不是,來羞辱主名? 更糟的是,有時,連主名因我們的壞行為,已經明明被人羞辱了,我們還不知羞愧。 『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3:16) 結果,經上說要讓那些誣賴我們的人自覺羞愧,但會不會我們反其道而行, 我們的壞行為,反而證明對方不是毀謗,而是真實的狀況? 弟兄姊妹們! 我們就是光!就是鹽! 就是世上的光!就是世上的鹽! 我們就是上帝國的大使! 大使就是國家的代表, 我們就是上帝國的代表,而上帝國是超越一切地上國的。 這是何等的恩典!何等的榮耀!但是,也是何等的責任! 我們認真盡責,會榮耀主名; 我們懶散鬼混,會羞辱主名。 有人說『因信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 因信稱義,是特用在『得救的份位』、『上天堂的資格』上; 而當一個人在成聖的追求上,不斷用因信稱義來為自己的壞行為辯護時,這人的稱義,很可能是大有問題的。 因為,一個真正因信稱義的人,必然會有之後的好行為出來,以證明他的稱義是真的。 狗抓一萬隻老鼠(好行為),也不會變成貓(重生得救); 但是,已經變成貓(已重生得救),卻連一隻老鼠也不想抓(好行為),這隻貓也是很有問題的。 當然,我們當然不能因為別人沒有好行為,就說別人沒得救; 但我們絕對可以省察自己是不是有好行為,以確認自己是不是真正稱義得救。 也有人會說『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太6:1)、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太6:3-4) 然而,這些經文,可不是叫我們不用有好行為,而是警告我們不可以為了得人稱讚而去行出好行為。 我們千萬要記住,我們行出好行為,是為了上帝,而不是為了得人稱讚。 為了彰顯上帝榮耀,為了榮耀主名,為了避免主名被人羞辱,這些都是正確的態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