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小子裏的一個(太18:14), Billy Graham

聖靈作印記;聖父作結果;基督作中保。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寂寂無名的主日學老師,他名叫金寇爾(Edward Kimbell),你聽過他的名字嗎? 他在波士頓的Mt. Vemon Congregational Church熱心教導, 而當中有一位主日學學生名叫慕迪(Moody),在河頓(Holton)一鞋店工作, 金寶爾 老師有一天前往探望他,就在這鞋店帶領慕迪信主。 1858年,慕迪組織了北市主日學校,1886年開始芝加哥佈道會,即後來著名之慕迪聖經學院。慕迪最大的工作是佈道,約對十億人講過道。 當慕迪在英國傳道時,曾接觸到一位名為邁爾(F.B. Myer)的商人。 1873年邁爾不但信主,而且放棄他的生意,並成為一位忠心的傳道人,他寫了許多基督教的文章,對福音工作有深遠的影響。 過了不久,有一位少年人,他名叫查普門(J. Wilbur Chapman),他讀了邁爾所編寫的福音小冊子,就在聖靈的感動下悔改信主, 其後更成為一位名講員,主領許多佈道及奮興會造就無數的基督徒生命得著更新。 其後,有一位年輕的名棒球員,參加了查普門的其中一次佈道會而信主,他名字就是信恩德(Billy Sunday), 從1896年起,他在全美各大城市舉行大型佈道會,據稱有一億人曾聽其講道。 在信恩德主領的佈道會當中,有一位猶太裔的男孩子,他聽到信恩德所傳講的救恩信息,便回應呼召, 悔改信主,他的名字是末底改‧漢中(Mordecai Ham)。 重要的關鍵時刻又來,當末底改在北卡羅連納州主領佈道會的時候,有一位少年人信了主,他就是葛培理。 時至今日,葛培理成為近代神重用的佈道家。由此可見, 救恩有連銷效應,並有神的作為和保守, 我們不應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太18:14),小孩子都是神拯救的對象和使用的「福音傳人」。 ------------------------------ 佈道家常是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他們常站在文化與福音的交叉口, 神學家批判他們的信息粗糙沒深度,基要派基督徒說他們和世界走太近,世俗的傳媒則想挖出他們不為人知的秘辛。 有些長期曝露在鎂光燈底下的佈道家,在眾多的壓力和試探中跌倒迷失了自己,然而也仍舊有一些忠心的佈道家,從始至終堅持自己的信仰。 位於芝加哥的西的惠敦學院 (Wheaton College),有一棟紅磚黑瓦的博物館,遠在一公里處就可以望見它碩大的身影, 是惠敦鎮上最高的地標,門前巍巍聳立的白色廊柱,帶著幾分莊嚴肅穆,博物館是以傑出校友佈道家葛理翰 (Billy Graham)命名。 今天就讓我成為你的解說員,引領你一同進入葛理翰的生活和佈道生涯。 也許你會在路途中稍做停頓,細細思索他所說的一句話,或者你會快步的瀏覽而過,因為你可能已經聽說過,無論如何, 記得我只是你今日的解說員,不是位專家或學者,你可以跟在我後頭走,也可以走在我的前頭,甚至你可以告訴我一些我所遺漏的事。 早年生活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七日,在北卡洛萊納州的牧場,一名殷勤勞動的婦女,在臨盆的當天早上都還去菜園採收豆子, 約在下午四點多她生了一個男丁,取名為葛理翰。 葛家是個牧農世家,家中小孩每天都要在天尚未破曉前,就起床幹牧場粗活,有時甚至在清晨三點鐘就要去擠牛奶,以幫忙維持家計。 早年高瘦的他更喜愛戶外運動,並且曾經夢想成為一位職棒選手。 然而,因著家族歷代都是牧場農夫,他認為未來可能也只能承繼家業當個農夫,就像他的父親和祖父一般。 家人從未想過,這位身上帶著南方鄉下泥巴味的小孩,有一天會被上帝呼召成為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佈道家。 如同一般的小孩,葛理翰也曾調皮過,他曾將雞骨頭和碎麵包,偷偷裝滿籃球教練的夾克口袋。 當他小學四年級的老師,在電視上看到葛理翰時,驚訝地說道: 「我真不敢相信,他整個人都變了…那真的是葛理翰嗎?到底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Aikman, 2007, p.25) 葛家是改革宗長老教會的會友,每個星期天早上,全家都會前往夏洛特市的教會聚會, 並且每天父母親會要求小孩在上學前,都要背頌一段聖經經文。 小時候的葛理翰對信仰沒有太大的興趣,並且常覺得教會很無聊,然而這段期間卻為他的信仰打了根基。 在一九三三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他們幾乎失去了銀行中的所有存款,並且牛奶已降到每夸脫四美分,他的父母親曾擔心日子是否仍過得下去。 禍不單行,在葛理翰的自傳中提到,當時也發生了一件鋸木的意外,這差點取了他父親的性命,一片木條插進了父親的下顎,險些要傷到腦部。 (Graham, 1997, p.23) 然而,在這雙重的打擊下,卻讓葛理翰的母親深覺生命的脆弱,這危機成了她信仰的轉機, 使她更認真倚靠上帝,且更勤讀聖經,並常和她的小孩分享讀經中的亮光。 一九三四年,三十多位基督徒借用葛家的牧場聚集,為夏洛特市禁食禱告, 在其中名為帕德森 (Vernon Patterson)的弟兄突然站起來禱告:「噢主啊,在這個城市,就在夏洛特市,求祢興起一人, 他會行到世界的地極來傳揚祢的福音。」。(Frady, 1979, p.79) 帕德森弟兄當時絕對不會想到,上帝就在這個南方小牧場,揀選了未來會影響世界的佈道家─葛理翰。 同年十一月六日,葛理翰十六歲生日的前一天,在奮興佈道家韓‧末底改 (Mordecai Ham)的佈道會中,葛理翰決志信主,他回憶說道: 「我沒有流眼淚,我也沒有特別的情緒反應,我沒有聽到雷鳴,更沒有看見閃電。 當我看到身旁的女士眼眶中含著淚水,我想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對勁。然而,就在當下我就決志信主,就是如此的單純。」 (Martin, 1992, P.20) 這看似平淡無奇的經歷,卻翻轉了葛理翰的人生,他開始渴望讀經禱告, 並且也積極和同學分享他的個人見證,當時一位高中老師還戲謔稱葛理翰為「傳教小子」(preacher boy)。 剛信主的葛理翰並不太確定,佈道將會是他的終生職業呢,還是說只是他短期的參與,但他一直都在禱告中尋求。 在他十九歲那年春天,他跪在草地上禱告說: 「全能主啊! 若祢想要我,祢已經得著我。我想要成為祢要我成為的人,也願意去到祢所要我去的地方。」。(Martin, 1992, P.75) 惠敦學院與路得 在一九四○年的秋季,葛理翰申請入學惠敦學院大學部,當時他所攻讀的是人類學 (Anthropology)。 有別於一般的大學,惠敦治學的根基是基督教信仰,為要培育各個不同職場與領域的基督徒領袖,惠敦學校標語為: 「為了基督與祂的國度」(For Christ and His Kingdom)。 在求學期間,葛理翰就是眾所皆知的火熱佈道家,也因著這點深深吸引了他未來的妻子路得 (Ruth)。 路得的父母親曾是長老會在中國的醫療宣教士,她的全家經歷過一九三○年代戰亂中的中國,親眼看到街道上的屍體被野狗撕裂吞吃, 饑餓的人到處乞食,這樣人世間的悲劇,甚至讓一些宣教士在絕望痛苦自殺身亡。(Aikman, 2007, p.44) 因著曾目睹戰爭的殘酷,這塑造了路得剛毅堅忍的性格,並且也對苦難中的人有極深的負擔,這不但影響了她丈夫葛理翰的事工, 同時也影響兒子葛福臨 (Franklin Graham)往後的人道救援組織。 當記者問及路得其對葛理翰的第一印象,她回說:「他鶴立雞群在所有我見過的男孩當中,因著他對神的全然委身。 與上帝相較,我知道我永遠會在他生命中的第二順位,但有什麼是比這更好的位置呢?」。 一九四三年,葛理翰與路得結婚,兩人一直是信仰路上最好的夥伴,葛理翰也稱說,路得是他靈命生活中最好的嚮導。 靈命生活 一個事工的發展,除了一些策略與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領袖本身的靈命狀態。 葛理翰常將佈道會的成功歸於禱告的力量,他的佈道會開始前總會集結禱告大軍,前些年他兒子葛福臨的佈道會也是如此, 「禱告、禱告、再禱告」一直是葛氏佈道會的標語。在他的日記中記載,紐約麥迪遜佈道會前夕,他曾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禱告尋求神。 許多神學家試著去分析葛理翰的講道篇,卻沒有看出這當中有何過人之處,同一篇講章別人講就沒有那個屬靈的爆炸力。 葛理翰從小就喜愛讀書,特別對歷史有特別的興趣。 但惠敦學院畢業後,葛理翰因佈道就沒有繼續深造,在晚年他曾說這是他其中的一個最大遺憾,因此之後他每天都花約六個鐘頭的時間來閱讀。 這位人稱「神國機關槍」的佈道家,影響他最深的一本書是聖經。 然而,這位手持聖經為其正記商標的佈道家,也曾經面臨信仰的危機,因受到一個好友的影響,他對聖經的可信度起了質疑, 這好友之後離開了佈道與信仰,成了一個不可知論者,但葛理翰當時卻做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抉擇。 他之後回憶起,當時的他開始密集研讀相關聖經主題的書,並思想基督本身對聖經的態度,以及耶穌也未曾質疑過聖經的可信度。 過後他拿起手中的聖經,走到戶外的草地,在柔和的月光下,他跪下禱告說:「噢主啊!我不能證明所有的事,我也無法回答所有的問題。 但因著信,我確信聖經是上帝的話語。」,從那一刻起他決定不再質疑聖經,而是相信這是神所啟示的話語,並相信祂的話本身帶有能力。 雖然`之後葛理翰獲得惠敦學院和金斯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但他仍視聖經為他真正的耶魯與哈佛,他一共讀壞了十本雅各王欽定版的聖經。 葛理翰讓自己完全沉浸在聖經的話語中,所有的講道篇都是在讀經和禱告中完成,或者這也可稱為他的靈修作品。 他常反復思想一段經文,並不住地的禱告,看起來像是土法鍊鋼,但這樣方法卻是也基督教二千年來,歷代眾聖徒一直延用下來的傳統解經法。 同時葛理翰也不是個與時代脫節的佈道家,如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說:「基督徒必須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 在準備信息的同時,將每日生活建造在上帝的話語上,這也是葛氏的屬靈操練。 葛理翰不是個與世隔絕的不沾鍋,他不斷地走入人群當中;但他也不是一個迷失在世俗漩渦中的名人,他奮力堅守自己的信仰。 人問說:「葛理翰,若一個人活在金科玉律 (golden rule)中,這算不算是一個基督徒?」, 他回道:「這倒不竟然,一個基督徒應該是有基督在他生命裡面的人。」。(Adler, 1967, p.28) 「惟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詩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