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書的結束,既神祕又榮耀,它宣告耶穌從死裏復活的消息(十六1-8)。 最早期的希臘文抄本(也公認為最可靠的抄本)在第8節便完結了, 但大部分抄本卻把描述耶穌向門徒顯現那12節經文包括在內。 ------------- 為甚麼馬可好像特別強調神蹟性的故事? 這些事蹟是否反映了馬可本身的基督觀; 還是馬可藉著這些故事,否定那些過分強調神蹟的異端? 馬可的信息與保羅那獨特的神學觀點有何關係? ----------------- 馬可敘事的發展寫出一個大綱, 這大綱在二分的結構中有6個主要的分段。 引言(一1-13)   第一部分:愛戴和反對(1)耶穌的權柄與法利賽人的敵意(一14至三6)(2)群眾的反應(三7至六6上)(3)門徒的誤解(六6下至八21) 第二部分:黑暗和死亡(4)彌賽亞的使命與門徒的眼瞎(八22至十52)(5)最後的工作(十一1至十三37)(6)受難的敘述(十四1至十五47)結語(十六1-8)雖然不能說這大綱就是作者原本的寫作構思(也許馬可並沒有刻意定出一個詳細的寫作大綱),但這6個分段提供了一個有用的起點,讓我們對本書的內容有一個總括性的瞭解。 1.耶穌的權柄與法利賽人的敵意(一14-三6)   本書引言部分(一1-13)介紹了施洗約翰的事工,以及耶穌的受洗與受試探。緊接著引言,馬可以一句概括的話展開了這卷書的主要內容(一14、15),這兩節經文似乎暗示耶穌公開傳道,是由約翰下監所引起,而祂傳道的重點在宣講神國馬上要降臨。跟著就是呼召第一批門徒(一16-20),以及一連串的事蹟。這些事件都在迦百農發生,而且顯然是在24小時之內發生的:首先在會堂教訓人;之後就醫治一個被污鬼附著的人;然後治好彼得的岳母;晚上又醫治許多病人;最後獨自禱告。在耶穌宣告說要把祂的事工擴展至加利利全地之後(一39),馬上就是潔淨大痳瘋患者的故事(40-45節)。其後是一組很重要的事件(二1至三6),重點全在於耶穌與猶太領袖的衝突:包括治好和赦免一個癱瘓病人;呼召利未並在他家裏坐席(同坐席者,除了耶穌之外,還有眾人皆憎惡的稅吏),席間特別在禁食的問題上,引起了一些爭執;以及兩個有關如何守安息日的故事。 2.群眾的反應(三7至六6上)   第二段的開始與第一段相同:一句概括性的句子(耶穌在湖邊治病,三7-12),跟著是正式設立十二門徒(13-19節)。其後3節重點集中在耶穌親屬與文士對祂的指摘(20-22節),引出了有關撒但、褻瀆聖靈,以及誰是真正的親屬等問題(23-35節)。第四章大部分是耶穌講論有關天國的比喻──撒種的比喻、種子長大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其中加插了闡明耶穌教訓的性質與目的的說話(10-12、21-25、33、34節)。到了晚上,耶穌和門徒就橫渡加利利湖,帶出平靜風浪的故事(四35-41),以及在湖另一邊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五1-20)這件事。他們回程往迦百農的時候,又醫治患血漏的婦人,並叫睚魯的女兒復活(21-43節)。這段落以耶穌回家鄉拿撒勒傳道,並在那裏被厭棄(六1-6上)為結束。 3.門徒的誤解(六6下至八21)   第三段有兩個引子:差遣十二門徒(六6下-13)及施洗約翰之死(14-29節)。門徒傳道回來之後,耶穌打算休息一下,但群眾仍跟隨不捨;耶穌於是教訓他們並給五千人吃飽(30-44節)。渡過了湖(45-52節,其中有耶穌行於水面上的神蹟),耶穌在革尼撒勒及附近的地方治好了許多病人(53-56節)。其後是與法利賽人展開一場有關洗手之禮的爭論(七1-8)。在這爭論中,基督確定了神的話比人的傳統更有權威(9-13節),並向眾人說明何謂真正的潔淨(14-23節)。其後幾件事蹟,發生在耶穌離開加利利期間,祂先來到推羅,在那裏治好一個外邦婦人的女兒(24-30節)。跟著離開推羅,來到低加波利,治好一個耳聾舌結的人(31-37節),並給四千人吃飽了(八1-10)。法利賽人要求耶穌行神蹟(11、12節),耶穌就趁機提醒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酵,但門徒誤解了祂的意思(13-21節)。 4.彌賽亞的使命與門徒的瞎眼(八22至十52)   耶穌仍在加利利省外,但已來到附近的伯賽大城,在那裏治好一個瞎子(八22-26)。其後帶領門徒北上該撒利亞腓立比,彼得就在那裏承認耶穌是基督(27-30節)。門徒的認信(彼得只是他們的代表)引致耶穌預言自己將要受死。彼得拒絕接受這預言,主責備他,並告訴他們作主門徒的代價(31-38節)。門徒不能明白基督為何要受死,這正是耶穌登山變象的背景(九1-8),祂向彼得、約翰和雅各保證神國必定會來(留意第1節);在山上,父神親自吩咐他們要聽從耶穌的預言(第7節)。並且稍為談論到復活和以利亞的到臨等事(9-13節),其後,馬可又描述耶穌治好一個被污鬼附身的男孩(14-29節)。回到加利利,耶穌再次預言祂的死(30-32節),可惜門徒的回應竟是討論在天國裏誰為大這種瑣事(33-37節)。在這情形之下,作者只好再進一步引述作主門徒的真義(38-50節)。隨後馬可描述耶穌最後一次離開加利利,開始其南下的旅程。在這旅途上,耶穌講論有關離婚的教訓,並且談論到小孩與屬靈權利的問題(十1-16)。這時候,耶穌遇到一名年輕的財主(17-22節),再一次帶出有關門徒代價的教訓(23-31節)。當耶穌第三次預言受死時(32-34節),門徒的回應又是自私的行徑;這次雅各和約翰發出了極具野心的要求(35-40節),其他門徒對此事甚為惱怒。主再次責備他們,祂自己來到世間,也不是要受人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捨命,作多人的贖價(41-45節)。這段的結束回應它的開始;另外一個住在耶利哥城,名叫巴底買的瞎子得醫治(46-52節)。 5.最後的工作(十一1至十三37)   這段很自然地又分成3個平衡的小段。第一小段(十一1-26)包括3件事件:榮耀進城,咒詛無花果樹和潔淨聖殿。第二小段(十一27至十二44)尤其重要,因為耶穌在這裏與猶太領袖有一連串的爭論。所爭論的題目包括:耶穌權柄的來源(十一27-33),凶惡園戶的比喻(十二1-12),納稅給該撒的合法性(十二13-17),撒都該人不信復活(十二18-27),最大的誡命(十二28-34),以及大衛子孫的問題(十二35-37)。這小段以防備文士的警告和寡婦奉獻的故事來結束(十二38-44)。第三小段(第十三章)全是在橄欖山上的訓言,包括預言聖殿被毀(1、2節),預言災難(3-8節)、逼迫(9-20節)、假先知(21-23節)和最後的結局(24-27節)。這訓詞以勸勉門徒多方儆醒作結束(28-37節)。 6.受難的敘述(十四1至十五47)   這最後的段落以祭司和文士設計謀害耶穌為開始(十四1、2)。這段可以分作兩小段。 第一小段所敘述的事件是耶穌受審的序曲(3-52節),包括耶穌受膏(3-9節),猶大出賣主(10、11節),最後晚餐及相關事件(12-31節),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32-42節),以及耶穌被捕(43-52節)。 第二小段敘述耶穌在猶太人面前受審(53-65節),彼得不認主(66-72節),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十五1-15),釘十字架(16-41節),以及埋葬等(42-47節)。 結語.宣告耶穌從死裏復活的消息(十六1-8)   這福音書的結束,既神祕又榮耀,它宣告耶穌從死裏復活的消息(十六1-8)。最早期的希臘文抄本(也公認為最可靠的抄本)在第8節便完結了,但大部分抄本卻把描述耶穌向門徒顯現那12節經文包括在內。 ------------------- 有人誤解可十六:17-18,誤以為信耶穌的人能行神蹟,有基督徒過於熱心,不按真知識,嘗試拿蛇,強行神蹟。 究其實,我們別忘了可十六:20所言,神曾在初期教會施行神蹟奇事來證明福音。 初期教會曾醫治病人,說新方言,保羅也曾被毒蛇咬,神保守他,叫他存活。 若貨物已獲證明,並發出了證明書,就用不著再來驗證。 我們斷不會在吃藥前,跑到實驗室去驗證一番。 神蹟的功用乃是證明信徒的身份及所傳揚的道,今天我們只要細讀耶穌基督福音的證明書──聖經──即可, 就如約翰所言:「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 神命定我們傳講聖經的福音,聖靈透過我們所宣講的話語,叫人生命得以改變。 人們不會因神蹟本身而信耶穌,就如祭司長也知道神已復活,然而他卻不願意接受這神蹟。 即使耶穌顯現在人前,人也未必相信祂。 人信主乃是聖靈的工作,聖靈可使用神蹟、我們的說話或是我們所派發的單張,叫人信主。 因此耶穌復活後,祂只向信祂的人顯現,如祂的門徒,「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可16:17), 卻不曾向彼拉多、祭司長、文士顯明。 當我們研讀福音書時,文士、法利賽人曾叫耶穌行神蹟,祂深知他們終不相信,故不顯神蹟,並責備他們。 我們深信神可在我們中間獨行奇事,然而神卻不以神蹟來佈道,神到世間來,不為施行神蹟,而為傳講福音, 我們也當學效耶穌的榜樣,傳揚福音,叫人得救, 「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彼前1:23-25)。 「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到了日期,藉著傳揚的工夫把他的道顯明了; 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託了我」(多1:2-3)。 神交託我們的是傳揚福音,不是四處行神蹟。 ------------------ 除了喝毒物而不受害這項以外,其他的神蹟均在早期的教極多現過, 並記載於使徒行傳23-28, 特別是當福音傳到外邦,沒有聽過福音的地區時,這些神蹟出現特別多,而且通常是藉著使徒們行使出來, 使徒行傳28:1-6記載保羅被毒蛇咬到而沒有死,是其中一個例子. 不是每個信徒都能行神蹟, 按哥林多前書12:28-30,行異能以及醫病,說方言都是屬靈的恩賜,是神隨著自己的意思分給各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傳福音,為了傳福音的需要,才有神蹟顯明出來,為了証實所傳的道(20節). ------------------ (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有一位年輕軍人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座圖書館內,無意中被一本書所吸引,不是被書的內容所吸引,而是被用鉛筆寫在旁邊的批注所吸引,在那字裡行間所表達的,是深思的靈魂和冷靜洞察的頭腦.在書的前頁,他發現這本書以前的主人,而且花了不少的時間和工夫,才找到這位女士的地址,住在約紐.所以這位年輕軍人就寫信給她介紹自己,並請她回信.信寄出去的隔天,他就被調去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接下來的一年又一個月,兩人透過書信加深彼此的認識,但是他們彼此未曾見面,女方也拒絕給照片,因為她認為若喜歡她,就不要在乎外貌.直到有一天,他們安排了第一次見面,下午七時正在紐約車站,記號是女方胸前有一朵玫瑰.時間愈近這位年輕人的心跳就加快,不知道這位心儀已久的小姐長得如何?這時正前方有一位身材修長貌美的小姐走來,他巴不得就是這位,只可惜她身上沒有玫瑰,當這位小姐彎過去後,跟在她後面的是一位多歲的婦人,頭髮已略成灰色,身體矮胖,胸前別的一朵玫瑰,這就是那位心儀已久的女士.這位年輕人心裏一陣掙扎,然後向這位女士走去,很有禮貌行過禮,把作為記號的那本書拿出來,介紹自己說:「很高興我們能見面,我能請妳吃飯嗎?」這位婦人面帶笑容,對他說:「年輕人,我不曉得這是怎麼一回事,但剛才走在我前面的那位小姐求我在胸前別上這朵玫瑰,她說假如你邀請我去吃晚飯,她就在對面的餐廳等你.」 這個故事的結論如有一位名人所說:「告訴我你愛誰,我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