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靈恩

2006年9月13日下午舉行一場「靈恩神學面面觀」神學座談會,特邀愛修園聖工靈修學院院長陳仲 輝牧師、台福神學院資深新約教授王守仁牧師和陳愛光牧師同台對談。三位牧者教授談及對說方言、醫治、說預言等恩賜的理解,並進一步談到基督徒是否應該追求 聖靈充滿與表現,以及追求靈恩會否帶來教會分裂的問題。

論聖靈的恩賜

靈恩讓人首先想到的是方言。王守仁牧師認為方言只有一種,就是人說的話,他說使徒行傳2章4 節的「方言」明顯是指各地的語言。他引用哥林多前書12至14章保羅的話指出方言是可以翻譯的語言。陳仲輝則牧師認為方言有三種,包括別國的語言、講道的 語言和對神講的語言;其中講道的語言需要翻譯,而對神講的語言則是人不能聽懂的。陳愛光牧師認為方言不只是聲音,而是一種有意義的語言,它也可能是非人類 的語言。

他們談到醫治的恩賜,陳仲輝牧師認為應該幫助信徒發現並發展恩賜,但必須在牧師引導下進行。王牧師則提醒信徒醫治必須很謹慎地進行,陳愛光牧師也表示恩賜有「強弱」,「成必v」不能保證。

論聖靈與異端

陳愛光牧師表示,靈恩的現象本身不是異端,但若預言的權柄和聖靈的啟示超越聖經的權柄,就是異端。比如「說預言」關係到神話語的權柄,預言內容必須全部是從神來,否則等同於假先知的罪。

陳仲輝牧師指出,靈恩本身很好,但落在不成熟的人手中就不好,依靠神的話語建立成熟的靈命是必要的。他以愛修園教會為例,該會同時建立聖工靈修學院和聖經學校,讓兩方面平衡發展。

基督徒是否應該追求聖靈充滿與表現?

三位牧師均認同「聖靈充滿」是指「全人被神掌管」,並提醒信徒不要追求外在的表現來。陳仲輝牧師表示,「倒下去」或禱告後疾病痊癒不一定等同於被聖靈充 滿;不要追求「倒下」而產生壓力。陳愛光牧師補充說,聖靈充滿是是經常性,不是一次性的;應該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而不是高高低低。

王牧師的回應中引述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教導説明對恩賜的追求。保羅沒有叫人強求恩賜,因為恩賜是聖靈隨已意分給人的(見林前12章11節 )。只因當時哥林多人既然不聽保羅的勸戒,非要追求恩賜不可,所以保羅讓步地說,那就寧可羨慕作先知講道,因爲作先知講道能造就教會,比說方言強。

追求靈恩就帶來教會分裂嗎?

最後的問題「追求靈恩就帶來教會分裂嗎?」帶來積極討論。陳愛光牧師回應說,不應將「靈恩派」和「福音派」對立起來。因為福音派強調的兩個重點——聖經權 威和個人得救經歷,這都是一般靈恩派也同意的,靈恩派是福音派的其中一支,只是在信仰生活的重點上不同,並不是在基要神學上有分歧。

蘇牧師也有一樣的看法,他認爲基督徒應該要區分主要教義和次要教義的不同——主要教義關乎救恩,靈恩則是次要教義。他又說,從牧養不同教派的教會的經驗看,對靈恩的不同立場通常不是因為驕傲產生,而是因爲教會已有預設立場。

陳仲輝牧師認為互相尊重才能避免分裂,若果真是意見不合,分堂聚會是一個可行方法,但大前提是要在成熟和有智慧的牧師來帶領。他補充說,分開之後關係也不是對立的,而是要互相尊重彼此祝福,就像一個父親撫養兩個性格不同的孩子,他們即使要分手也要彼此祝福。

王守仁牧師也同意分開聚會的方法,也強調雙方在聖經範圍內要互相尊重;但若果看到對方走偏了,就要用聖經勸勉。

座談會吸引衆多聽眾出席並積極發問。座談會主持台福代理學生生活主任蘇炳甘牧師認為「靈恩派」與「福音派」在神學上各持立場多年後,近來有彼此接納的現象,故此通過次講座能讓作爲教會未來領袖的神學生多傾聽多學習。



資料來源:台福神學院網站《「靈恩神學面面觀」神學講座側記》(拓展處陳雅慧撰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