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內湖地區基督教會

宣講kerygma 內湖地區基督教會名錄 教會名稱 創立日期 住址 恩惠福音會湖光教會 1956.04. 內湖路一段608號 週美長老教會 1962.10.25 新明路380巷4弄5號3樓 長老會內湖教會 1965.08.15 康寧路一段138號2樓 貴格會內湖慈光堂 1966.03.05 文德路66巷49弄5號 臺灣信義會思恩堂 1967.03.10 康寧路一段62號 內湖浸信會 1973.08.13 內湖路二段380號3樓 大湖基督教會 1975.03.01 金湖路16之3號 基督教會 1975.03.01 安泰街33巷1號1樓;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徐春芳紀念教會 1981.01.01 成功路二段242號 救世軍內湖隊 1982.04.17 內湖路一段285巷63弄7號1樓 浸信會榮恩堂 1982.08.15 內湖路三段143巷6號 信義會內湖教會 1983.03.06 內湖路一段691巷9號1樓 麗山禮拜堂 1984.12.01 麗山街348巷22號1樓 西湖長老教會 1985.01.20 內湖路一段667巷9號2樓 東湖浸信會 1985.10.01 康樂街124號2樓 改革宗長老會東光教會 1985.10.10 東湖路113巷50之1號1樓 長老會東湖教會 1986.05.25 民權東路六段296巷41-2號1樓 宣道會內湖堂 1986.08.10 環山路二段109巷3弄2號2樓 中華循理會內湖教會 1986.10.12 內湖路二段179巷25-1號1樓 行道會內湖教會 1987.08.16 內湖路二段136號B1 基督教新生教團內湖教會 1988.10.02 內湖路一段47巷5號2樓 臺北基督徒東湖禮拜堂 1989.03.12 民權東路六段296巷20號2樓 貴格會忠湖教會 1989.07.03 民權東路六段56巷5弄8號 浸宣西湖教會 1989.11.17 內湖路一段387巷3弄9號1樓 中華基督徒恩惠福音會東湖之家教會 1990.04.01 東湖路43巷26弄5號1樓 內湖聖教會 1990.05.10 內湖路一段445號2樓 中國佈道會東湖感恩堂 1990.10.31 康寧路三段99巷39弄76號 內湖靈糧堂 1995.09 民權東路六段296巷41之3號1樓 信友堂內湖分堂 1996.01.01 成功路五段71之1號6樓 行道會道上教會 1998.10.11 環山路一段30號1樓 基督教豐盛教會 2002.06.08 五分街54~56號 ------------------------------------- 跨教會社區祭壇。 「一開始推動祭壇時,確實碰到許多阻力。有人認為台灣教會就是跟風心態,也有人質疑為何要向落後的非洲國家學習?」楊牧師說。 直到2010年7月,慕約翰來台強調大量讀經的重要性時,楊牧師決定在教會開始推動,「讀聖經總不會有人反對吧?」  結果,去年一年將近1/3會友讀完一遍聖經,其中10多人甚至讀了兩遍,並且陸續有許多經歷神的見證傳出; 今年則推動以3人為一小隊的相伴讀聖經,「今年有90%以上的會友都讀過一遍了,有的人讀了5遍!」 楊牧師說,現在讀聖經已成為教會的風氣,隨處可見弟兄姊妹一有空就拿起聖經來讀。 ------------------------- 台灣基督教恩惠福音會湖光教會 台灣基督教恩惠福音會 02-2797-1000 蔡長橋 牧師 內湖路一段608號E-mail hkc@tgcga.com.tw 網址 http://www.tgcga.org 浸信會榮恩堂 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 02-2790-6286 王中知 內湖路三段143巷6號1樓E-mail jnchurch@ms7.hinet.net 讚美之家 中華基督教協同會教會聯合會 02-2794-5789 高德恩 Kirt Thallman 內湖路三段143巷6號 E-mail hopraise@gmail.com 負 責 人 高德恩 Kirt Thallman 牧師 Pastor 沒有宗派的雙語教會。Time時間: Sunday, 4:00 ~ 6:00 PM 聚會地點:浸信會榮恩堂/台北市內湖路三段143巷6號;Tel: 02-2790-6286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內湖分堂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 02-8792-9734 馬清蠒 牧師 成功路四段346號B1E-mail neihoo96@ms59.hinet.net 台灣信義會內湖思恩堂 財團法人基督教台灣信義會 02-2790-1497 李怡瑱 星雲街90號傳真 02-2790-4362 E-mail flight7.grace@msa.hinet.net 網址 http://www.churches.org.tw/grace/ 大湖基督教會 02-2793-5242 李英智 金湖路16-3號 電話 02-2793-5242 傳真 02-2792-9444 E-mail tahu.church@msa.hinet.net 內湖浸信會 中華基督教浸信會聯會 02-2790-5510 魯王明珠 內湖路二段380號3樓 中華浸信宣道會西湖教會 中華浸信宣道會聯合會 02-2657-1086 林飛揚 內湖路一段387巷3弄9號1樓 E-mail scbcbox@gmail.com 網址 http://scbc.isgreat.org/ 中華民國台灣基督教信義會內湖教會 中華民國台灣基督教信義會總會 02-2799-3958 陳至敏 內湖路一段691巷9號1樓 E-mail lctnhch@ms12.hinet.net 網址 http://rogerchao.myweb.hinet.net/ 內湖太魯閣長老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02-7909352 康寧路1段156巷7弄3號4樓 中華循理會內湖教會 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年議會 02-2790-5306 胡雲翔 牧師 內湖路2段179巷25-1號1樓 電話 02-2790-5306 傳真 02-2794-0628 E-mail neihufmc@ms94.url.com.tw 網址 http://www.churches.org.tw/neihufmc 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行道會內湖教會 中華基督教行道會聯會 02-2657-9428 林永錚 內湖路二段136號B1 E-mail neihuecc@seed.net.tw 網址 http://www.neihuecc.org 簡介 文德會堂:台北市內湖區文德路208巷16號B1  碧湖會堂: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136號B1 基督教中央神召會 中國神召會台灣區議會 02-2792-4526 莊飛 牧師 金龍路59-4號2樓 電話 02-2792-4526 傳真 02-2794-3364 E-mail alice923@ms27.hinet.net 網址 http://midst.aog-china.org 貴格會內湖慈光堂 基督教台灣貴格會聯會 02-2797-6651 陳文禧 文德路66巷49弄5號 E-mail aketan@gmail.com 網址 http://www.twnhfc.org/ 新生教團內湖新生教會 基督教新生教團 02-2797-7632 林惠善 牧師 內湖路一段47巷5號2樓E-mail s91010032002@yahoo.com.tw 網址 http://www.iportfolio.cc/web/newlife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1967年的四个瞬间

这首以色列名曲是1967年六日战争三个礼拜之前发表的,它表达的是犹太民族对圣城耶路撒冷千年不变的渴望。 它成了某种历史的预兆,三个星期以后,以色列统一了耶路撒冷,士兵们在圣殿山上唱起了这首歌。 娜米•沙梅尔欣喜若狂,又加写了第四段歌词。 关于1967年六日战争的历史,可以参看《1967年的四个瞬间》。 这首以色列第二國歌更多的资料,可以参看:http://www.jerusalemofgold.co.il/ (第一段) 山气清冽如酒, 松林之芬芳 被晚风吹动, 有群钟齐鸣。 林石沉睡, 魂萦梦绕。 孤城独坐, 哭墙在心。 (副歌) 金铸耶路撒冷, 铜彩流光。 君为万曲, 我为鼓琴。 (第二段) 水井何干枯 墟市何空寂 古城之上 无人问津圣殿山 岩间洞穴, 风声呜咽。 无人下山游死海, 取径杰里科。 (副歌) 金铸耶路撒冷, 铜彩流光。 君为万曲, 我为鼓琴。 (第三段) 今我为君歌, 为君加冠冕。 君之子民我最小, 君之歌者我最钝。 因君之名印双唇 仿佛天使之吻。 叫我何以忘君,耶路撒冷 通体金铸。 (副歌) 金铸耶路撒冷, 铜彩流光。 君为万曲, 我为鼓琴。 (第四段) 今我回到水井边, 回到墟市间。 古城之上, 羊角吹响圣殿山。 岩间洞穴, 万千阳光闪耀。 我们回到死海旁, 取径杰里科。 (副歌) 金铸耶路撒冷, 铜彩流光。 君为万曲, 我为鼓琴。 张平 2010年8月10日 于特拉维夫 ----------------------------------- 這首以色列名曲<金鑄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是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三個星期前發表,被譽為以色列第二國歌, 由娜娥米•沙梅爾(Naomi Shemer) 作曲填詞。它表達出猶太民族對聖城耶路撒冷千年不變的渴望,成了某種歷史的預兆, 因為這曲面世三星期以後,以色列統一了耶路撒冷,當時士兵們在聖殿山上唱起了這首歌。沙梅爾欣喜若狂,寫上第四節歌詞: 第一節 山氣清冽如酒, 松林之芬芳, 被晚風吹動, 有群鐘齊鳴。 林石沉睡, 魂縈夢繞。 孤城獨坐,哭牆在心。 (副歌) 金鑄耶路撒冷,銅彩流光。 君為萬曲,我為鼓琴。 The mountain air is clear as wine And the scent of pines Is carried on the breeze of twilight With the sound of bells. And in the slumber of tree and stone Captured in her dream The city that sits solitary, And in its midst is a wall. Jerusalem of gold, and of bronze, and of light Behold I am a violin for all your songs. 第二節 水井何乾枯, 墟市何空寂, 古城之上, 無人問津聖殿山。 岩間洞穴, 風聲嗚咽。 無人下山遊死海, 取徑傑裏科。 How the cisterns have dried The market-place is empty And no one frequents the Temple Mount In the Old City. And in the caves in the mountain Winds are howling And no one descends to the Dead Sea By way of Jericho. 第三節 今我為君歌, 為君加冠冕。 君之子民我最小, 君之歌者我最鈍。 因君之名印雙唇 仿佛天使之吻。 叫我何以忘君,耶路撒冷 通體金鑄。 But as I come to sing to you today, And to adorn crowns to you I am the smallest of the youngest of your children And of the last poet. For your name scorches the lips Like the kiss of a seraph If I forget thee, Jerusalem, Which is all gold… 第四節 今我回到水井邊, 回到墟市間。 古城之上,羊角吹響聖殿山。 岩間洞穴, 萬千陽光閃耀。 我們回到死海旁, 取徑傑裏科。 We have returned to the cisterns To the market and to the market-place A ram’s horn calls out on the Temple Mount in the Old City. And in the caves in the mountain Thousands of suns shine - We will once again descend to the Dead Sea By way of Jericho! 以上歌詞的中文譯文,輯錄自駐以色列的中國學者張平教授 ----------------------------------- 【第一個瞬間:1967年6月5日下午,特拉維夫、開羅。】 40年前的今天,是震驚世界的六日戰爭爆發的第一天。我的朋友L那時候是一個住在特拉維夫的大學生,由於健康原因沒有參軍。 按照她的回憶,當天上午,約旦軍隊的炮火從卡爾吉里亞打進了特拉維夫市,市民人心惶惶。 雖然有新聞裡的報導,但軍方自己尚在做戰果評估,普通民眾當然就更不知道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們唯一知道的是特拉維夫自1948年獨立戰爭結束後已經近二十年沒有碰上戰火硝煙了,眼前被炮火震碎的玻璃窗讓他們覺得吉凶未卜。 萬里之外,法國畫家夏加爾表達了猶太民族共同的擔憂: 「我不為玻璃窗擔心,我只為以色列的安全擔心。只要以色列安全,我會為你們繪製更可愛的玻璃窗。」 在戰線的另一邊,則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 在開羅,不少街道上擠滿了慶祝勝利的人群,人們大都相信埃及媒體的勝利宣言,相信以色列空軍已經遭到埃及空軍的毀滅性打擊, 相信半個月前破壞聯合國決議而進駐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正在向特拉維夫挺進,相信戰前納塞爾總統一再宣稱的「毀滅以色列國」的宏偉構想即將實現。 今天我們知道從那天上午九點鐘開始,雷霆萬鈞的以色列空中鬥士們已經摧毀了埃及的大部分軍用機場,包括跑道和雷達設施, 埃及的幾百架嶄新的蘇制戰鬥機大多沒來得及起飛便灰飛煙滅了。 然而在1967年6月5日的下午,雙方民眾對歷史的理解卻恰恰與歷史的真實背道而馳。 沒有六日戰爭,以色列人將不會知道自己有何等強大;沒有六日戰爭,阿拉伯人不會明白自己有何等虛弱! 對於四十年後的人們來說,強弱之勢顯而易見。然而對於四十年前的人們來說,這個道理則非要打一場積屍如山、流血成海的戰爭才能明了。 【第二個瞬間:戰爭爆發前半個月,耶路撒冷某公園。】 一位身材瘦削的以色列中年男子似乎碰巧撞上了一個帶有濃重俄羅斯口音的熟人,短暫的寒暄問詢過後,雙方便分道揚鑣, 不過此時那個俄羅斯人的身上已經多了一個裝滿機密文件的信封。 那位以色列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格拉耶夫斯基。 1956年,這位在波蘭當記者的以色列安全局(辛貝特)特工從自己的女朋友(當時波共中央書記貌合神離的妻子)手中盜出了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批判斯大林的秘密報告,為以色列情報機構立下了不世功勳 (網上流傳的所謂摩薩德獲得該文件的故事是另一個有關以色列的錯誤神話)。 移民以色列之後,未曾暴露身份的格拉耶夫斯基跟蘇聯駐以使館的間諜招募人搭上了關係, 並在以色列安全局的指揮下開始替蘇聯人收集情報,不言而喻,那些傳遞出去的情報大多是些迷惑性的錯誤信息。 不過這一次那個信封中裝的卻是千真萬確的頂級機密文件。那些文件傳達的是一個明確無誤的信息—— 如果埃及繼續威脅以色列的生存的話,以色列將不惜一戰,全力出擊。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向以色列的死敵們的後台傳遞這樣一份重要情報,以色列政府顯然對此經過了深思熟慮。 不言而喻,其用意在於引起蘇聯方面的警覺,迫使其運用它在阿拉伯國家,特別是在埃及的影響力,說服納賽爾總統懸崖勒馬,避免戰爭的爆發。 跟六日戰爭前很多其他跡象所顯示的一樣,這份情報的傳遞表明當時的以色列國對自己的實力是何等缺乏自信。 因為捲入1956年的英法蘇伊士運河之戰,以色列同時開罪了美蘇兩大強國,與阿拉伯世界的怨恨也越結越深。 在蘇聯大規模武裝阿拉伯國家的同時,以色列只能得到來自西方二流強國——法國的軍事援助,這使得以色列的武庫至少在數量上比阿拉伯國家遜色。 50年代發展起來的泛阿拉伯政治運動使得納賽爾成功地建立起了埃及、約旦、敘利亞反以軍事同盟,並不斷髮表「毀滅以色列國」的喧囂。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當時領導以色列的艾希克爾政府是個軍事上相對外行的文官政府,艾希克爾本人又口才極差, 他在戰爭醞釀階段一系列公共場合糟糕軟弱的表現被不少歷史學家看作是導致阿拉伯國家誤判局勢,野心過度膨脹的致命因素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普通民眾的情緒低落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一些民眾決心動搖,甚至出現了反向移民潮——一些居民設法離開以色列,去外國避難。 這股逃離風一度十分盛行,以至當時有一個政治笑話說:「最後一個離開以色列國的人請別忘了隨手關燈。」 即使是對雙方軍力對比瞭如指掌的以色列軍方對局面也不樂觀。 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的總參謀長拉賓在戰前的關鍵時刻請了一個禮拜的病假,這一個禮拜成了他一生中揮之不去的污點, 反對者說這表明他不具備擔當重任的素質,支持者則解釋說當時的壓力實在太大,任何人處在他的位置上都會病倒。 拉賓對後來戰爭的規模並無信心,他最初的計劃不過是攻佔加沙地帶,以此為交換條件,逼迫納賽爾回到56年戰爭的停火條件上來。 打一個埃及都沒把握,多線作戰自然更在考慮之外。 在約旦前線,以色列的意圖是儘量利用秘密管道,說服約旦國王侯賽因置身事外,保持邊界現狀。 即使是在約旦人參戰的情況下,以色列的作戰計劃也只是在以色列國的首都西耶路撒冷與東耶路撒冷的以色列飛地—— 斯科普斯山希伯來大學校園之間打開一條通道,以防該飛地被攻陷。 佔領約旦河西岸,包括統一耶路撒冷的行動,均不在最初的作戰計劃之中。 同樣,以軍也沒有打算在敘利亞戰線上給自己增加壓力,進攻格蘭高地的計劃是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中逐步顯露出來的, 並且一直遭到摩西‧ 達揚的反對,因為他認為那裡平地拔起500米的險峻地形將給以軍造成三萬人陣亡的悲慘結局。 進攻計劃直到6月8日才得到批准,6月9日才實施,那時距離戰爭結束不過剩下兩天的時間。 最能說明以色列在戰前的悲觀情緒的莫過於以色列政府為自己的將士秘密準備了六千具棺材, 結果雖然戰爭規模擴大了數倍,棺材卻只用掉了六分之一。 而猶太民族在六日戰爭前後對以色列國的信心的變化則可以從美國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數字上表現出來: 戰前每年區區幾百人而已,戰後則躍升到每年幾千人,最高年份近萬人。 【第三個瞬間:1967年6月6日,被以色列截聽到的埃及總統納賽爾與約旦國王侯賽因之間的無線電通話。】 納賽爾:「你好嗎?兄弟(指侯賽因)想知道前線作戰的情況……你知道美國已經加入以色列一方作戰了嗎? 我們該不該把這事公佈出來呢……我們應該說只有美國參戰了還是美國跟英國都參戰了呢?」 侯賽因:「美國跟英國。」 納賽爾:「英國有航空母艦嗎?」 侯賽因:「……」(聲音含混不清) 納賽爾:「很好。那麼侯賽因國王將發表一個聲明,我也將發表一個聲明……我們還要確保敘利亞人也發表一個聲明,就說美國和英國動用他們航空母艦上的戰機攻擊了我們……從今天早上起,我們的戰機就一直在攻擊以色列的(軍用)機場。」 讓弱者領會自己潛在的強者地位相對容易,讓自以為是的「強者」明白自己的弱者身份則往往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而對阿拉伯人來說,這個過程則更是一個充滿了謊言、欺詐和血腥暴力的至今不曾結束的歷史。 戰爭爆發前的納賽爾對自己的力量信心十足,他違反聯合國決議,趕走了部署在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單方面撕毀56年戰爭的停火協議,封鎖了地朗海峽,從而切斷了以色列的石油供應線。他建立起了龐大的反以軍事同盟,靠著蘇聯的軍事援助,動不動便以阿拉伯領袖自居,把毀滅以色列國的恫嚇時時掛在嘴上。 面對戰爭中恥辱和失敗的現實,納賽爾領導下的埃及的第一個反應是完全否認現實。6月5日,就在以色列戰機海潮般的攻擊把埃及空軍打成粉末的同時,埃及的軍方、政府、媒體卻一片聲地宣稱埃及空軍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他們正在持續攻擊以色列的空軍基地,特拉維夫指日可下,毀滅以色列國的夢想就要實現。 這一謊言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約旦國王侯賽因本來對參加反以軍事同盟就猶豫不決,戰前又多次得到以色列領導人「保持中立,兩不相犯」的保證。然而納賽爾總統臨死拖了個墊背的,硬是拿了一個埃及機隊長途奔襲以色列的雷達影像圖(其實是轟炸埃及後返航的以色列機隊),讓侯賽因兄弟相信勝利就在眼前,有便宜不撿白不撿。於是昏了頭侯賽因下令向以色列境內開炮,同時出動空軍襲擊以色列的軍用機場。可憐約旦空軍一共只有25架戰機,本來是打算跟在英雄的埃及空軍大哥身後起鬨架秧子的,沒想到碰上了以色列護衛戰機的迎頭痛剿,加上一次以色列的反擊空襲,很快便全軍覆沒。以色列的精銳傘兵旅本來打算空降米特拉山口,參加西奈前線的戰鬥,無奈那裡的埃及軍隊逃得太快,結果沒撈著仗打。「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傘兵旅長古爾在耶路撒冷憤憤不平地破口大罵,說總參謀部那些「狗娘養的」「把老子藏在了冷凍箱裡」。然而話音未落,約旦軍隊便自己找上門來了,喜出望外的傘兵旅連空中、火炮、坦克的支援都不願意等,如餓虎撲食般把約旦軍隊一路趕過了約旦河東岸。 上了納賽爾「勝利謊言」大當的另一個倒霉蛋是敘利亞。在對埃及人的勝利宣言確信不移之後,格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在未受到以色列挑釁的情況下向以色列境內發動了大規模的炮擊,隨後引發的以軍反擊讓敘利亞軍隊丟盔卸甲,讓美麗富饒的格蘭高地變成了以色列國的果園。 阿拉伯世界對於失敗的第二個反應是推卸責任。到6月5日晚上,埃及方面明白「勝利謊言」騙不了多少時間,西奈的埃及軍隊已經開始往腳底板上抹油,全線潰敗不過是一兩天內的事情。於是第二天便出現了納賽爾與侯賽因之間那段著名的編謊對話,新謊言的關鍵是要說明阿拉伯國家的大敗虧輸不是以色列人打的,而是國際帝國主義的共同侵犯。編造謊言的核心動機仍然是不肯承認以色列強大的實力,不肯放棄那個「把猶太人踢下地中海去」的種族清洗夢想。這謊言的一個實際作用是想把蘇聯拉進戰火。然而老毛子何等精明?豈是隨便就能騙得了的?結果上當的仍然是騙子們的阿拉伯兄弟——七個阿拉伯國家斷絕了跟美國的外交關係,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暴徒們到處沖砸美國的外交機構。可憐美國在中東苦心經營幾十年的「神聖中立」原則經不起一個小小謊言的衝擊,從此想不幫著以色列都難。 在兩大謊言之後,阿拉伯世界的第三個反應是超乎常理的憤怒。6月19日,以色列政府制定了「用西奈半島換取與埃及的和平協議,用格蘭高地換取與敘利亞的和平協議,通過談判解決約旦河西岸問題」的阿以和平方案,這個方案本身其實就反映了以色列戰後自信心大增的現實。與此相對應,阿拉伯國家卻在9月1日的峰會上發佈了對以色列「不講和,不承認,不談判」的「三不宣言」,集中表達了失敗的恥辱感給阿拉伯國家帶來的非理性的憤怒。 直到近十年以後,經過了另一場奪走成千上萬生命的生死決戰, 第一個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才真正領會並接受了六日戰爭所顯露的現實,按照以色列的構想實現了埃以和平。 直到二十多年以後,阿拉伯國家政治領導層的主體才開始接受這一現實,願意按照埃及人的途徑實現和平。 而很多普通阿拉伯民眾則至今仍不清楚六日戰爭究竟是什麼。 2007最近一週阿拉伯半島電視台在巴勒斯坦地區就六日戰爭所作的採訪表明大多數巴勒斯坦人相信六日戰爭是 以色列跟約旦國王侯賽因聯合起來搞的陰謀,而不相信這是以色列人實力的勝利。 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相當多數的巴勒斯坦人至今不肯相信以色列國有保衛自己的能力, 仍然迷信哈馬斯這樣的組織可以用武力消滅猶太人的祖國。 【第四個瞬間:1967年6月7日,耶路撒冷聖殿山頂,】 這是讓猶太民族熱血沸騰的一天,這一天上午,以色列傘兵旅長古爾「聖殿山在我們手中」的呼叫成為這場戰爭中最響亮的聲音。 欣喜若狂的傘兵們攻上了聖殿山頂,將一面以色列國旗覆蓋在了金頂清真寺內的聖石 (猶太人相信亞伯拉罕用以撒獻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石頭上,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在這塊石頭上升天)上。 下午兩點,以色列國防部長、獨眼名將達揚帶著總參謀長拉賓巡視聖地。 他在這面國旗面前沉思片刻,說:「我們不是另一個梵蒂岡。」 隨後他下令將國旗撤掉。 在隨後的日子裡,以色列政府將聖殿山的管理權交給了穆斯林機構,並明令禁止任何猶太教徒去聖殿山舉行宗教活動。 從羅馬人鎮壓猶太大起義,毀滅並褻瀆了這塊猶太人的聖地起, 聖地的歷次異教征服幾乎都伴隨著在聖殿山上修建自己的崇拜場所,或者毀滅前任統治者的宗教聖地的行為, 穆斯林的征服,十字軍的勝利,都伴隨著這種對其他宗教的羞辱性行為。 英國打敗土耳其之後沒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阿拉伯人是英軍戰爭中的盟友。 在約旦1948年佔領耶路撒冷舊城之後,在此生活了兩千年的猶太教徒被全數驅逐,猶太教的聖地西牆對猶太人完全關閉,禁止猶太人朝聖。 從羅馬人毀滅聖殿算起,在聖殿山近兩千年的歷史上,以色列國是唯一一個打敗了異教統治者,卻沒有毀滅他們在聖殿山上的崇拜場所的國家。 事實上,以色列對耶路撒冷舊城實施了完全的宗教自治政策,各教派自主管理自己的聖地和產業,以色列政府對此不加干涉。 一個國家的實力從來就不只是武器的數目,也不只是出擊的力度,真正的實力體現在一個國家對文明準則的信守程度和對異端力量的寬容胸懷。 與很多人的想像相反,六日戰爭不是宗教戰爭,不是侵略戰爭,也不是帝國主義征服。 六日戰爭是阿以兩個民族為以色列國的生存權而進行的一場拚殺。 六日戰爭的意義不在於聖地,不在於領土,而在於每個民族生存的權利都必須得到尊重, 沒有人有權利試圖把另一個民族的家園從人類的地圖上「抹去」,或者發出類似的威脅! ---------------------------------------------------------------------------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摩西(1526-1406BC)

Fiery Leader, Devoted Servant 摩西是以色列民族空前絕後的領袖。 他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法律家,文學家;他也是一個先知。 申命記34:10-12說:“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象摩西的。 摩西的生命開始于從水裏被拉出來,這個得救的經歷,借著他自己的名字(摩西),叫他畢生難忘。 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出埃及,得勝了死亡。 父母:暗蘭,約基別 屬利未支派,是虔誠事奉主的人。 摩西生時,他姐姐米利暗已有十歲,哥哥亞倫三歲(出埃及記7:7)。 司提反說:“他將到40歲,心中起意,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徒7:23) 第1個時期:Secular and by faith 來11:24:“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 25: 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 第二個時期after 40 at crossed road, endure and enjoy God 在米甸曠野牧羊。 26:look at God for reward 27:by faith see God 民數記12:3說:“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摩西在曠野受苦四十年之久沒有一句怨言,可見他是多麼謙卑,多麼順服。 當上帝呼召他負起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使命時,他回答說:“我是什麼人?” 他一點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學問、知識,他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是不配作這神聖偉大的工作。 米甸人到底是誰呢?他們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當撒拉死了以後,亞伯拉罕又娶基土拉為妻。 在她所生的眾子中,有一個叫米甸,凡是米甸所生的後裔都稱為米甸人(創25:1-6)。 從前米甸人買了約瑟,然後轉賣給埃及人。 摩西娶米甸祭司的女兒西坡拉為妻,西坡拉意"小鳥"。 民數記12:1說:“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古實即現今之阿比西尼亞。 她是外邦女子,是黑面人,是拜偶像的。到後來很明顯地看到,她對上帝的旨意不表同情。 所以摩西的姐姐和哥哥亞倫對摩西的妻子不喜悅,甚至因而毀謗摩西。 摩西結婚以後過著簡單而默默無聞的牧羊生活,雖然如此, 他的心卻未忘記自己的同胞,在水深火熱之中受盡埃及人的逆待。 他為長子起名為革舜;是寄居之意思,是暫時之意; 表達他的心意是想有一天再回到原來的地方,作原來的工作,擔負自己的責任。 第二子起名叫以利以謝,意即上帝幫助了我。 他真是仰望上帝的幫助,不是依靠自己,這是他蒙上帝揀選的原因。 第三個時期(>80)蒙召領以色列民出埃及。 光陰荏苒,摩西在曠野不覺四十年已過,上帝的詔命即臨到他。 一日,摩西牧羊于何烈山上,耶和華上帝特從火焰荊棘中向他顯現。 這火焰中荊棘的異象,使他覺悟以色列人所處的地位,所受的痛苦如火焰中的荊棘。 但因上帝的同在,雖在火焰中不怕遭害,叫他從速遵從上帝的命令,把以色列民從埃及領出來。 摩西向前觀看異象的時候,上帝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站在聖地便不許穿鞋嗎?是的,因為鞋是與地接觸之物,是人們全身穿著的東西中,最汙穢的一件。 人們不肯將帽與汙穢的東西接觸的,也不肯將衣服與汙穢的東西接觸的。 但鞋呢,雖然眼見地面充滿的是汙穢,也滿不在乎踏過去,所以鞋就是代表汙穢。 當約書亞見耶和華元帥時,“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 ‘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書5:15)這是叫我們親近上帝的人要分別為聖。 彼前1:15說:“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脫鞋也有脫去血氣之意。 摩西從前憑著血氣之勇去打死一埃及人,現在上帝叫他脫去此血氣之鞋,才能被主取用。 因聖潔的上帝降臨,曠野便成為聖地。 所以,無論在哪里只要有上帝同在,哪里便是聖地。 我們敬拜上帝的地方稱為聖殿,上帝的靈住在我們裏面,所以我們稱為聖徒,“因為上帝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哥林多前書3:17)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埃及記3:7-10)摩西對此詔命再三推辭。賈玉鉻牧師說:“為主工作的人若不清楚主的選召,那還是不出來的好。”但上帝若選召你,就不要像摩西那樣推三諉四地說:“我是拙口笨舌的人”,因為上帝的恩典是夠你們用的。摩西因推辭,所以上帝用亞倫作他的幫手。後來亞倫雖幫助他很多,但也連累他很大,例如鑄金牛犢,使以色列人陷在拜偶像的罪裏。 這火焰中荊棘的異象,有一個意義,就是使摩西知道自己是像曠野裏的荊棘,是非常的微賤的,是容易被火燒盡的。但因有上帝的同在,卻沒有被燒毀,並且這火焰有生命能保持著,這對摩西是很重要的功課。以後的四十年,他需要認識這個功課。這個脆弱的人如何能夠在這困難重要的境遇中向前,只有借著在他裏面生命的能力才可以。摩西的一生都像荊棘在火焰中,出生時有法老的命令,要把他丟棄在河裏;在米甸曠野受盡磨煉;在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過紅海,經曠野,雖困難重重,因有上帝的同在,能夠克服困難,不被火焰燒毀,火焰的恐怖也都變為光明照耀。我們不必要求苦杯離開我們,只要有主的同在,苦杯就會變成福杯。 這火焰的荊棘裏有上帝的聲音,叫說:“摩西!摩西!”這是呼召個人的聲音,又說:“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這是一個叫人聖潔,分別為聖的聲音,再說:“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這是一個差遣人,作救人工作的聲音,再說:“我必與你同在”、“我必叫你們在埃及人眼前蒙恩”、“我必賜你口才”這是應許賜福的聲音。摩西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26:19)。他以後奔走了不少的荊棘道路,但上帝與他同在,照他所應許的,使他勝過一切的困難。 世間是一個曠野,人生是曠野上的一條路。“荊棘滿途”和“披荊斬棘”都是形容人生道路的艱難困苦。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我們要信靠勝了世界的主耶穌,就能勝過苦難。 摩西因為在米甸40年,摩西妻子西坡拉是外邦人,不願意照以色列人的規矩,為兒子舉行割禮。 所以上帝特別提醒他這件事,去為上帝作工以先,必須要照規矩為兒子舉行割禮。 雖然錯在西坡拉的無知,但責任卻在摩西身上;於是西坡拉就為兒子舉行了割禮。 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起程到了書珥的曠野,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喝。 到了瑪拉才找到了水;但水是苦的,不能下嚥,因此百姓就發怨言。 “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裏,水就變甜了。” 這是一個神跡,水變甜了,百姓得到止渴。 上帝便在那裏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教導他們,試驗他們; 只要聽從上帝的話,遵守上帝的誡命,上帝“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一個月,到了汛的曠野。 因為從埃及帶出來的食物已經用盡了,於是又大發怨言。 耶和華聽見他們的怨言,就對摩西說:“我要將這糧食從天降給你們。” 以色列人不知道這從天而來的糧食是什麼,所以他們稱為嗎哪,意思說“這是什麼”。 每天早晨,嗎哪與露水同降,數量充裕,足供全體的需要,一直到四十年之久(書5:10-12)。 出16:32-35:“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盛一滿俄梅珥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要留到世世代代。’” 詩篇78:24稱這糧食為“天上的糧食”,25節說:“各人吃大能者的食物;他賜下糧食,使他們飽足。” 這裏說嗎哪是大能者的食物,是上帝的食物,是天使的食物。 嗎哪(Manna)原意是賜給或分配,因為嗎哪是上帝賜給他們的糧食,富有營養,其味道好像蜜做的脆薄的餅,可用烤或煮,沒有刺激性,如芫荽子圓白,細微體小而圓,色白如霜,滋味甘甜(民數記11:7-9);必須每日早晨去拾取。 這是叫我們一醒起來,便要仰望上帝;以上帝為第一要務。 “耶和華吩咐他們要按著各人的飯量,為帳棚裏的人……”就是自己一家人,不能今日多拾一點,明天可以不拾。 信心的生活是每天依賴上帝,向上帝支取的。正如主耶穌教導我們的禱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摩西對他們說:‘所收的,不許什麼人留到早晨。’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出16:19-20)唯獨到第六天,他們收了雙倍的嗎哪,留到明天卻不生蟲,也不發臭,因為這是上帝的命令。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出17:1-7)摩西聽從上帝的話,擊打磐石,水就湧流出來,百姓都得止渴。 這是個神跡也是個預表(哥林多前書10:4)。 38年以後,以色列民再回到米利巴水的地方,會眾沒有水喝就聚集攻擊摩西、亞倫。 摩西、亞倫一言不答地離開會眾,到會幕門口俯伏在地向主呼求,於是上帝吩咐摩西招聚全會眾來親眼觀看神跡,頭一次那樣叫長老來代表的方法已經失效,間接的勸誡已無用,故用直接的教訓使他們親自體驗。 可惜這次摩西失敗了。 上帝要他拿杖去吩咐磐石發出水來,他卻拿杖去擊打磐石,對會眾說:“你們這些背叛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摩西一向都是耶和華怎樣吩咐,他就怎樣行。摩西對百姓說話常說耶和華怎樣怎樣說,自己站在耶和華僕人的地位。 這一次他沒有提到上帝的名字,兩次用“我”字,“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 他高抬自己,沒有尊主為大,又擅自擊打磐石,不信上帝所說的只吩咐磐石發出水來。 因這兩點不信和高抬自己,失了他作領袖的資格。 所以上帝對摩西、亞倫說:“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詩篇106:33:“是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做上帝的僕人若用血氣說話或行事,必定失敗,向上帝謙卑順命最重要。 第三個曠野(汛)。 他們從書珥曠野經過瑪拉以琳以後,來到汛的曠野。 在利非訂,上帝吩咐摩西擊打磐石,以後是以色列人和亞瑪力人爭戰。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乃山的曠野。”(出埃及記19:1) 他們是正月十四日離開埃及的,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離開了利非訂來到西乃山的曠野。 在那裏曾停留了十月零十天才離開。 在西乃山,上帝傳十誡並指示摩西怎樣製造會幕。 出埃及記的下半本書都是講到會幕的事情,會幕是天上真聖所的模型。 出埃及記19章以後,一直到利未記和民數記的一部份,都是記載他們安營在西乃山下的事。 西乃是摩西所熟悉的,因為他曾與岳父一同住在這裏有40年之久。 在西乃山,他們受到軍事、政治、精神、心理上的訓練。 在西乃山曠野,摩西建立了初級政府(出埃及記18:13-27)。 ------------------------------- 教会当中的牧者都是处于榜样的位置, 所有信徒的眼光都在注目在牧师的 身上,牧师的一举一动在信徒眼中看为榜样,牧师的宣讲在信徒眼中看为真理, 牧师的一生在信徒眼中是分别为圣的,所以:每个教会的“榜样”都是处在信徒 的瞩目当中正像当时的以色列民瞩目摩西一样, 不管在任何光景之下, 摩西所要 做的就是服务,稍有差池就会引来逼迫、嫉妒、埋怨风波,刚才说教会当中可能 不是一个摩西,教会当中也有亚伦和米利暗,面对同工之间的争风吃醋、毁谤、 怀疑,摩西的处境可想而知!不单单要看到百姓的需要,也要顾及到同工之间情 绪的变化, 突然感觉摩西好辛苦好伟大!也许我们今日教会的一些牧者也正像摩 西一样,处境艰辛困难,但是需要的是百姓的理解、同工的支持互慰,也愿每个 教会当中都有一群明智的信徒与领袖(亚伦和米利暗) ,也愿同工之间的关系不 会变成 “同攻” 的关系! 在米利暗攻击摩西之后而被上帝惩罚得了大麻风的时候, 我们的领袖摩西去跟这位姐姐送饭食,这让我们看到了摩西的大度, 摩西对同工 和亲情的态度!而从摩西的处境当中,摩西是如何面对这种情景呢?他乃是上山 寻求神的旨意! 这也是对我们一个很深的反思,让我们学会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 够去寻找寻求神,因他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帮助者! ------------------- 一、摩西向它們說『不!』 1.世上的虛榮──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24節) 2.罪中之樂──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25節) 3.埃及的財物──不看為寶貴(26節) 二、摩西向它們說『是!』 1.天上的賞賜──想望所要得的賞賜(26節) 2.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寧可受苦也不願暫時享樂(25節) 3.為基督受凌辱──看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26節) 【摩西選擇的特徵(來十一24~27)】 一、因著信──乃是信心(Faith)的選擇(24,27節) 二、想望賞賜──乃是有遠見(Foreseeing)的選擇(26節) 三、丟棄埃及的榮華富貴──乃是辭別(Farewell)的選擇(24~26節) 四、不怕王怒──乃是無懼(Fearless)的選擇(27節) 五、恆心忍耐──乃是最後(Final)的選擇(27節) ------------------- 反思: 1.獨處為要遇見神 2.謙卑放棄一切能力 3.順服神的話要脫鞋 4.信心是仰望看天走過紅海 5.憐憫是願犧牲自己塗掉名 6.負責任為自己的缺點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雅各

雅各夢見的天梯,有個很深的意義, 天梯底下是犯罪的雅各,天梯頂上是上帝。 公義的上帝應該如何處理雅各的罪? 如何使無罪的上帝與有罪的人類之間建立起關係? 雅各夢見天梯上, 有神的使者在爬梯子上去又下來,耶穌說:「那就是我。」 祂就是我們所說的中保,將無罪的上帝與有罪的人類之間連繫起來建立關係。 上帝的祝福需透過天梯,才能到達雅各。 耶穌基督就是這個天梯,祂站在有罪之人與聖潔的上帝中間,使我們能夠透過祂而得到上帝的祝福。 雅各該使用何種理由離家遠去呢? 利百加就以不希望雅各和他兄長一樣也娶赫人為妻,而希望他能回家鄉去娶家鄉中的女子為妻之藉口,而讓雅各離去。於是,以撒叫雅各來,給雅各祝福,並囑咐他在母舅拉班的女兒中娶一個為妻,就讓雅各離開了。雅各離家,表面的理由是要娶妻,真正的理由卻是因為以掃要殺他而逃命。在日常生活中與家人或與他人做事時,我們是否有時也會有這種處境? 我們做某件事,有時只能說出表面的理由,卻不方便說出真正的理由,這是人與人之間有時無法真正坦誠交流很現實的問題。為了某些顧慮,我們不能說出真正的理由,而是提出另外一個理由,當然那個理由並非不對,那個理由也說得過去。所以要做一個坦誠的人是一個很不容易的挑戰, 有時我們需要顧慮是否有必要將所有的理由都說出,或者只選一些適合現實場合的理由來說即可。以雅各的情形來說,若他真是出外去娶親,應該攜帶聘金前往,當年亞伯拉罕為兒子以撒娶妻,是派遣他的老僕人帶著駱駝與各種財物前去的,可是雅各卻為了方便逃命什麼財物也沒有帶,而只攜帶一根杖子。像他這樣身無分文,那像是去娶親呢?因此,很明顯他離家並不是像他所說的表面理由是為了娶妻。 ------------------ 雅 各 在 雅 博 渡 口 與 天 使 摔 跤 的 疑 難﹐ 可 分 三 點 答 復﹕ 一﹑ 與 雅 各 摔 跤 的 是 誰﹖ 按 本 段 的 記 載 屢 次 稱 那 與 雅 各 摔 跤 的 為 "那 人" (見 創 32﹕25~29﹐ 32 等 節)﹐ 而 28 節 "那 人" 給 雅 各 改 名 以 色 列 時 說﹕ "因 為 你 與 神 與 人 較 力﹐ 都 得 了 勝。" 後 來 雅 各 自 己 也 說﹕ "我 面 對 面 見 了 神﹐ 我 的 性 命 仍 得 保 全" (30 節)﹐ 可 見 那 與 雅 各 摔 跤 的 是 神 而 成 人 形 顯 現 出 來。 按 何 西 阿 書 所 記﹕ "他 在 腹 中 抓 住 哥 哥 的 腳 根﹐ 壯 年 的 時 候 與 神 較 力﹐ 與 天 使 較 力 並 且 得 勝。" (何 12﹕3~5) "神" 與 "天 使" 並 用﹐ 所 以 有 解 經 者 認 為 是 一 位 天 使。 但 不 論 "天 使" 或 神 自 己﹐ 總 是 一 位 足 以 完 全 代 表 神 的 在 人 形 中 向 雅 各 顯 現。 舊 約 中 有 幾 次 記 載 神 或 神 的 使 者 藉 人 形 向 人 顯 現﹐ 如 創 18﹕1~15﹔ 書 5﹕13~15﹔ 士 13﹕3﹐ 7﹐ 9﹐ 18﹔ 但 3﹕25。 一 般 解 經 家 都 同 意 這 些 地 方 的 "人"﹐ "耶 和 華"﹐ "使 者"﹐ "神 人"﹐ "元 帥"﹐ "神 子"﹐ 實 際 上 就 是 主 耶 穌 在 舊 約 時 代﹐ 暫 時 取 了 人 的 形 狀 向 人 顯 現。 二﹑ 為 什 麼 "那 人" 勝 不 過 雅 各﹖ 那 人 既 然 是 神﹐ 為 什 麼 與 雅 各 摔 跤 竟 勝 不 過 雅 各﹖ 從 25 節 下 半﹕ "就 將 他 的 大 腿 窩 摸 了 一 把﹐ 雅 各 的 大 腿 窩 就 扭 了。" 可 知 那 人 並 不 是 真 的 勝 不 過 雅 各。 這 "勝 不 過" 僅 指 他 不 顯 出 他 的 神 能 時﹐ 或 說 只 在 他 不 要 勝 過 雅 各 時 才 勝 不 過。 "那 人" 來 與 雅 各 摔 跤 的 目 的 顯 然 在 于 造 就 雅 各﹐ 使 他 認 識 自 己 的 軟 弱 與 神 的 大 能。 所 以 先 允 許 雅 各 傾 其 全 力 與 他 摔 跤﹐ 但 正 在 雅 各 看 來 是 得 勝 的 時 候﹐ 便 摸 他 一 把﹐ 雅 各 的 大 腿 就 瘸 了 (31 節)。 這 使 雅 各 認 識 到 他 自 己 最 大 的 力 量 和 最 高 的 勝 利﹐ 還 不 及 神 一 舉 手 之 勞。 三﹑ 為 什 麼 雅 各 要 糾 纏 著 要 他 祝 福﹖ 雅 各 初 時 雖 不 知 "那 人" 是 誰 (否 則 便 不 會 跟 他 摔 跤)﹐ 但 大 腿 扭 了 之 後 已 經 知 道 "那 人" 乃 是 神 的 顯 現。 所 以 雅 各 轉 而 求 他 的 祝 福。 不 過﹐ 既 然 "那 人" 只 摸 了 雅 各 一 把﹐ 便 能 使 他 的 大 腿 扭 了﹐ 雅 各 又 怎 能 糾 纏 著 他 說﹕ "你 不 給 我 祝 福﹐ 我 就 不 容 你 去﹖" 但 事 實 上 那 人 終 于 給 雅 各 祝 福 了 才 離 去。 這 說 明 了 "那 人" 雖 能 把 雅 各 的 腿 摸 瘸 了﹐ 卻 並 無 惡 意﹐ 更 不 肯 對 一 個 懇 切 求 祝 福 的 人 不 顧 而 去。 所 以﹐ 這 整 個 事 跡 的 經 過﹐ 是 教 導 雅 各 認 識 他 自 己 的 軟 弱 和 神 豐 富 的 慈 愛 與 能 力。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連續禱告

耶穌在客西馬尼曾連續禱告三次。 以利亞在迦密山禱告了七次(1 Ki. 18:42)。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You are special

from eye of God. not outlook, but insight. e.g. everyone's fingerprint is different.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的鳥瞰讀法   (一)作者 為路加醫士,曾受高等教育,為安提阿人,富有文學天才,故其所寫路加福音,文筆秀美,為其他福音之冠。他常際從眾使徒一起作工,很少單獨行動。   (二)寫書期 約在主後六十三年,其時保羅已生出保羅監牢。   (三)受書者 為希臘人。其代表希臘人受書者,乃希臘人的領袖提阿非羅。提氏為路加的好友,書以達之,蓋想介紹耶穌於希臘人的。   (四)寫書原因 當時已有不少希臘人信了耶穌,這些信耶穌的希臘人,他們自有其背景與特殊情形,故必須有一部適應他們需要的書,以啟迪他們。路加福音正為適應這種需要而作的。   (五)鑰節 廿三章四十七節乃本書的鑰節:「百夫長看見所成的事,就歸榮與上帝說,這真是個義人。」義人意即完全的人,本書論耶穌是人,完全的人,故可為本書的鑰節。其次十九章十節耶穌曾自稱為人子,也可作鑰節,但廿三章四十七節,是別人稱他為義人,較為更妥。   (六)鑰語 「人子」為本書的鑰語,因希臘為哲學的發祥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是希臘人,為哲學的鼻祖。哲學家與道德家都追求疬一個完善的人,故本書的耶穌,就是最完全的,最能代表「人」,路加特介紹給他們。   (七)分析(按人字分)   1.此人「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一至三章)關於這點,可參看來2:17:「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兄弟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這節正可為路加一至三章的題目。那三章論耶穌如何生,如何受割禮,受洗禮……都與我們一樣。   2.此人「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四章一至十三節)耶穌在曠野有四十日之久,想來不止受三樣試探,必有許多另外的試探,不過聖經不記載罷了。希伯來四章十五節:「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   3.此人「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四章十四至十九章廿八節)希伯來四章十五節)關於體恤我們的軟弱,全部路加福音書幾乎每章都有記載,因每章都記載耶穌醫治人的事蹟。   4.此人「是我們的親屬能救贖我們」(十九章廿九至廿三章末節)路得記全書均可參考,因那書是記載波阿斯為路得的親屬,能救贖她,這預表耶穌為我們的親屬,亦照樣可救贖我們。   5.此人「在人的情狀上復活升天」(廿四章)當日以瑪忤斯兩門徒在路上遇見復活的主,仍不知道,還以為他是在耶路撒冷做客人的,由此可知主耶穌確在人的情狀上復活,他是人,即在復活的事上,也沒有甚麼特別之處。其次,他在升天事上,路加的記載也用人的情狀。至馬太廿八章記載他的升天,卻不是用平常人的口吻對門徒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可十六章亦記載耶穌升天後,說:「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惟路加廿四章五十至五十一節記載耶穌升天時說:「耶穌領他們到伯大尼的對面,就舉手給他們祝福。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沒有馬太所載的「大權」,也沒有馬可所載的「同工」,只是很普通的舉手祝福,像平日的態度離開他們而已。   (八)內容 有一很著名的文學家說:路加福音,為世界最美麗之書,至現在,許多聖經圖書,多是取材於本書,例如撒瑪利亞人,浪子回家等是。   本書文筆既已優美,內容又極豐富,全書描寫耶穌為人,(參分析條)為人的標準,此正合希臘人之心理,因希臘人重文學,愛藝術,尚理論,(不同羅馬人尚事實尚武)故路加在聖靈裏寫成此最高最完之人子耶穌給與之,即我們中國人,也多愛讀此書。   本書獨有四個詩歌 (一章四十六至五十五節) (一章六十八至七十九節) (二章廿九至三十二節) (二章十四節)   本書獨有六個神蹟:   取魚(五章四至十一節),   復活拿因婦之子(七章十一至十八節),   醫被負病十八年之婦人(十三章十一至十七節),   醫患水蠱的人(十四章一至六節),   愈十個痲瘋人(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   愈馬勒古之耳(廿二章五十,五十一節)。   本書獨有十一個比喻:   兩個負債者(七章四十一至四十三節),   好撒馬利亞人(十章三十至三十七節),   求餅之友(十一章五至八節),   愚富人(十二章十六至廿一節),   不結實的無花果樹(十三章六至九節),   失銀(十五章八十節),   失子(即浪子)(十五章十一至卅二節),   不義的管家(十六章一至十二節),   富人與拉撒路(十六章十九至卅一節),   不義之官與切求之婦(十八章一至八節),   法利賽人與稅利祈禱(十八章九至十四節)。   (九)比較\b0  馬可尚質;本書尚文,馬太的耶穌是王, 本書的耶穌是人; 約翰的耶穌是神子本書的耶穌是人子。 本書的耶穌既是人所以族譜就亞當起,因為亞當是頭一個人,耶穌是第二個人,兩者相對(羅馬五章十四至十九節)又既是人所以耶穌之出世情形,宗譜關係,童年生活,醫治病人,和人交往等無不特別記載。 又寫耶穌之祈禱特別像人如流汗像血滴,向父哀切,整夜祈求等(三章廿一節五章十六節六章十二節九章十八節廿九節十一章一節十八章一節廿二章卅二,四十一節廿三章卅四,四十六節)無非表示其為人。關於耶穌之態度性情,又格外寫得與人同情。(七章十三節十三章一節十九章四十一節廿三章廿八節十章廿節十七章十六十八節)以上種種均為本書特有他三福音所略。   (十)靈訓 約分幾點論之:   1.寫書者之資格 路加為一有醫學知識兼有文學天才的人,故其所描寫的耶穌,為一醫生而兼美麗可愛的人耶穌。由此可知聖靈喜歡用人的特長而成就其旨。然而不可靠已所長誇示於人,惟有用其所長以奉獻於主。昔日摩西有他的杖,但主叫他先把杖丟在地上,這表我們不當持已所長。及恃已所有。其後摩西的杖經主變化,變而為蛇復叫他用信心,伸手拿住牠的尾巴,蛇則在他的手中仍受為杖。害人之蛇變為救人之杖。經此一擲,一變,即成為絕大有用的工具。這可見奉獻於主,在主手中,無用之人也可以成為有用之僕的。我們對於學問,金錢,地位等不必視之為仇只要奉獻而成為有用的。   上帝在舊約時代揀選有學問的摩西在新約時代也揀選有學問的保羅,及路加,在教會時代揀選有學問的阿利金等,今日主還不斷地揀選有學問有才幹的人,但誰肯把學問才幹奉獻於主,而行其旨呢?   路加一章三節的「起頭」兩字,原有上頭的意思,即說由上頭而來的事,我都詳細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疬次序寫給你。路加雖為有學問的人,但寫本書,仍按疬上頭的意思。這訓我無論講道或作文字佈道,皆當先得上頭的啟示,否則不可輕易啟口或執筆的。   2.耶穌的靠神 在本書是最顯著的。他嘗祈禱至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因為他是人,故須祈禱。耶穌亦為罪人之友,十分體貼軟弱,疾苦,犯罪的人。由其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便可想見。   路加在本書特別寫耶穌與婦女的關係,如以利沙伯亞拿,拿因婦人,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信徒的一班婦人。在伯大尼村拿香膏抹主的馬利亞,抹大拉的馬利亞跟隨耶穌,為他號咷痛哭的那一群婦女,都蒙耶穌溫柔待遇,慈愛體恤,舉凡耶穌待人的溫良,謙和,同情等美德,在本書都充分表現。   耶穌是完全人,整個的人,和我們一樣,只是無罪而已。我們所行的路,無論如何苦,他都是我們的長兄,他凡事都先嘗過,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   3.耶穌之為人 耶穌為人絕對的良範,這是就其人格方面說的,所以路加把他寫成一個完人之範的耶穌。我們有時會因太過測重於教理與信仰方面,就忽略了耶穌之為人範何等絕對無誤的事實,信仰固是我們得救之基,而行為方面也應在耶穌之人範方面下點深思工夫,耶穌之為人,認真作了「人的樣式」的工作,人一切的難處,他都經過, 希伯來二章可謂之路加書之縮寫,   (一)嘗死味(九節)   (二)受苦得以完全(十節)   (三)作人的弟兄不以為恥(十一節)   (四)有血肉之體(十肆節)   (五)體恤人之軟弱(十七至十八節)   這真是一條「人人之路」他已經行完了(參以賽亞五十三章)   4.耶穌與聖靈 照疬耶穌為神的資格不需要聖經之輔助,但因他是人,就格外把聖靈與其工作寫是極為重要,如三章廿二節特說聖靈像鴿子降在他身上又四章十肆節說「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及十八節「主的靈在我身上」更有行傳十章卅八節「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此皆可見聖靈與工作之關係與生活之關係何等重要,我們的主尚如此我們更當如何切慕呢? ── 黃原素《新約四福音大綱》

以馬忤斯Emmaus

耶穌的時代,羅馬人統治以色列,定下法律,羅馬人可以隨時命令以色列人, 好像奴僕一般,為他拿東西走一里路。 管你百般不願意,礙於是法律,以色列人仍要聽命而行,以免被下到牢獄中。 今天,神要我們「看顧貧窮的、孤兒寡婦、和客旅」;我們得按命令服務他們,為他們做到最好。 而且,耶穌的要求是我們不單走一里,完成基本的服事責任,而是多走一里。 這第二里是「福音第二里」。 以馬忤斯的路上(路加24章),二人中有一個名革流巴 [門徒們心目中的主耶穌,是拯救以色列民脫離羅馬帝國的彌賽亞; 他們所盼望的,是現在就作王得榮耀的彌賽亞, 而不是先經過受苦、受死,然後得榮耀的彌賽亞。] 耶穌伴隨兩個門徒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的門徒走了好一段路,直到他們認得祂。 主要求我們為尋求服務的人多走一里, 就是要我們不單服事他們的需要,也要與他們同行,在靈裡尋求,直到認識主耶穌。 不陪伴他們走尋求福音的一里路「福音第二里」,仍未有按耶穌的原則服事人。 從以馬忤斯路上到得勝的路上 (路24:13-35) 最近思想在以馬忤斯路上的那兩個門徒,所面對的困難。就我觀察,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引以為鑑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點: 1. 不明白神的心意 2. 灰心失望至離開教會 3. 心信得太遲鈍  首先,我們知道神是透過釘十字架來完救贖計劃,但那兩個門徒卻只看見耶穌的死、並看不見耶穌的生,在主復活的那一天,即使婦女們看見了復活的主,那兩個門徒聽了後仍然不信,更在此時離開耶路撒冷(即當時教會)。今天我們要明白神的在你身上的心意,必定是一個美好的計劃,像神安排給主耶穌的救贖計劃一樣完美。但達至神完美計劃中,必須經過痛苦,耶穌今天能榮耀地坐在父神的右邊,是經過門徒出賣、兵丁鞭打、汗血交習、當衆受辱、進入陰間,才能達成;你我今天所受的十字架,亦是成就將來榮耀的階梯、假若今天你在處於選擇灰心放棄與堅持忍耐的時刻,請你仍需忍耐!在神的計劃裡,正是需要一羣能堅忍持守真道的聖徒,我深信你所經歷的黑暗過後,總會看見光明! 第二,離開教會,走上回世界的路。那兩個信徒因為不明白神的救贖計劃,令至灰心失望。他們選擇了離開耶路撒冷教會眾聖徒聚集處,而前往以馬忤斯村子去。但我們知道,只要他們忍耐多一點,就能夠在耶路撒冷與眾聖徒見証耶穌的復活,並且不需要走枉費的路程。就我們觀察,因不同原因的灰心失望而離開神/教會的弟兄姊妹,亦會在人生的路程上多走一段路;在神憐憫下,能回轉返回神身邊/神家的,可能已經花了數年或十年以上的光陰,(就所見亦是人生最年青有力量的階段),亦有仍然留在世界路途中的。那兩個門徒心裡因敵不過灰心失望,今天我們亦是一樣,常常在灰心與忍耐中掙扎,這是必經階段,但只有一事要提醒的!不要離開神的家!必須要留在耶路撒冷與衆聖徒一同守候,等候耶穌復活顯現的日子。 第三,心信得太遲鈍。就我理解門徒其實是不信及懷疑神,那兩個門徒曾經見證耶穌的大能(相信比今天的信徒更幸福),亦明明知道衪是那要救贖以色列的大能者,可能在知識層面上知道上並在順境時相信(可能那兩門徒有份經歴五餅二魚神跡中五千人的二人),但卻未能在逆境時完全相信及信靠,相反地, 面帶方愁容地私下討論,我相信用自已的方法去處理屬靈的問題,最終就像那兩門徒一樣引致眼睛迷糊了。 今天,可能你所面對的問題仍未解決,但你決不可像那兩個門徒一樣踏上以馬忤斯的路上。 1)路加福音這段經文並沒有清楚說明這兩個人離開耶路撒冷的原因,更且五旬節前,教會仍未建立起來,因為那時上帝還沒有賜下聖靈,因此當時的耶路撒冷並不等同教會—基督的身體,而離開耶路撒冷往以馬忤斯,不應解讀為「離開教會,走上回世界的路」,其實,不明白的,又豈止是他兩人而己,就連那十一個門徒與耶穌朝夕相對了三年,又親自領受了復活的耶穌用四十天的時間向他們親自講說神國的事,他們也同樣不明白「神的救贖計劃」(徒1:6)。 2)從福音書所見,在耶穌生前跟隨祂的人,能在耶穌被釘死及復活後仍然跟隨祂的,都必親眼見過復活後的耶穌,往以馬忤斯路上這兩個門徒也不能例外。這顯明了人得以進入上帝藉基督的血所建立的新約裡及教會的建立,完全是上帝的恩典和作為。 3) But their eyes were prevented from recognizing Him. (Luke 24:16, NASB) But their eyes were holden that they should not know Him. (Luke 24:16, KJV) 這兩個門徒不認識復活的耶穌,是因為上帝使他們眼睛迷糊,是上帝阻止他們在這個時候認得耶穌。 上帝為甚麼這樣做?又為甚麼要等到擘餅後才使他們眼睛明亮?很值得我們去思想。 4) 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24:27) 「講解」一詞原意是打開,整句的意思是耶穌將聖經中關於彌賽亞的預言向他們「打開」。 有一股歪風就是把基督教的舊約聖經改稱為希伯來聖經,這種做法是變相地否定了基督是「成全」了舊約, 也同時否定了基督信仰是更正和更新了猶太人的信仰。 基督信仰一直在堅持,舊約是指向新約,新約不是天馬行空般的全新概念,而是隱晦地藏在舊約裡,因此舊約聖經是不能自存及自給自足的。 5)這故事獨見於路加福音,而路加褔音其中一個核心信息是為聖潔(Holy)立下一個全新的意義。 猶太人根深蒂固地認為耶路撒冷是惟一的聖地,聖殿是至聖所之所在,惟有猶太人才是聖民, 然而路加卻徹底地推翻這些傳統觀點。 路加是把基督在以馬忤斯路上向門徒顯現與出埃及記 3:5聯在一起。 出埃及記 3:5如此說— 『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因為上帝在何烈山上向摩西顯現和說話,因此摩西所站之地就是聖潔之地。 路加要藉此告訴上帝的聖民及世人,神在復活的基督裡在以馬忤斯路上向門徒顯現, 因此那裡—往以馬忤斯路上—就是聖地; 上帝在基督裡與人交談,因此基督就是至聖所。 在 holy 與 secular 之間,我們又是如何區分及抉擇? 願分享能激發起大家多作神學上的反省。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合參(Synopses)

「合參」(Synopses) 目的是要將平行經文放在一起觀看 (συν- = 一起,ὀπτάνω = 看)。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双关语

应验先知以赛亚书十一章1节的预言。该节说:“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   这节圣经当然是预言主耶稣说的,因他是耶西之子,大卫的后裔,在这里被称为“枝子”。“枝子”一词希伯来话乃是NET一SER(1*工),音译为“拿切尔”。主耶稣所住的城为“拿撒勒”,希腊文则为NAzARETHNa中P6。旧约“枝”字的音与新约“拿撒勒”的音相近,同时两者意义又相同。   因此,作者马太觉得发现了秘密,以为这是运用“双关语”的好机会,意即,主耶稣被先知预言称为“枝子”,而他现在刚巧住在“枝子城”(拿撒勒),这还不是应验先知的预言么?所以马太很得意地这样写“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   这种解释法曾被多数解经者所采用。事实上也是一种值得采用的解释法。